第14章 兩虎相爭(1 / 2)

“一山難容二虎”的氣流才剛襲來不久,彭昆與顧晨果然就在一筆項目款的撥付問題上劍拔弩張。

近段時間葛覃鎮正準備實施場鎮居民通天然氣和修建小型提灌站兩個工程,兩個工程同時需要一筆架設管道的資金,葛覃鎮恰好資金周轉不暢,按顧晨的想法全鎮有五個村都伸長了脖子等提灌站供水,幹脆先付提灌站的管道錢,至於天然氣管道,場鎮居民多用幾個月的煤氣罐也不會有什麼怨言。他正計劃著近兩天開個黨委會,把資金調度意向做個通報,沒想到會還沒開,就已有人捷足先登。

捷足先登的人是承建天然氣通鎮工程的老板。此人姓黃,慣會交際,與葛覃鎮簽訂合同之後,他曾多次拜訪顧晨,希望與顧晨交個朋友。顧晨孤高,把商界看做不知其深淺的沼澤地,怕風險太大,踩進去拔不出來,不願涉足,更不願與黃老板同流,對黃老板隻肯禮遇,不肯過多接觸。黃老板萬事利為先,是見風使舵的好手,他雖在顧晨處吃了閉門羹卻並不氣餒,立即調轉方向,攀附起彭昆來。

彭昆私下裏一直就給顧晨的孤高冠上了引號,對顧晨的孤高很是不屑。他早忘了自己曾暗地裏搞垮孫揚的事,隻肯把自己歸結到“爽直”的行列裏。爽直的人有個愛交朋友的特點有了這個特點,黃老板沒用多久時間就與彭昆打得火熱,兩人逐漸稱兄道弟起來。

既然是兄弟,撥款時當然得優先照顧,幾次喝茶打牌鋪底之後,彭昆大筆一揮,簽了一張“同意支付八萬元管道費”的發票。

黃老板拿著發票興衝衝去鎮財政所撥錢,出納員接過發票翻出支票正想填,忽然想起支票需要加蓋顧晨的印章,於是到顧晨的辦公室請示顧晨加蓋印章。

一看到發票,顧晨火冒三丈,不予蓋章支付。黃老板碰了一鼻子灰,顧不上“兄弟”情分,一口悶氣轉過身來全出在了“兄弟”身上。

在葛覃鎮待了這麼多年,彭昆自認自己也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沒想到連區區八萬元的支付權都沒有,他立即打電話給出納員要求出納員馬上支款。

出納員姓蔣,四十多歲,平日裏老實巴交,不敢多事,可能也正因為此,他才能在出納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幾年。接到彭昆的電話,老蔣慌忙解釋,說隻有加蓋了顧書記的印章銀行才會提錢,彭昆不管那麼多,蠻橫地威脅說不要眼睛裏隻有書記,老蔣無奈,隻好再去請示顧晨。

看著老蔣畏畏縮縮前來請示的樣子,顧晨火氣更大,明知老蔣是彭昆遣來的,故意厲聲搬出財經紀律,非要在發票上見到“經黨委政府集體研究,同意支付”的字樣,老蔣一肚子委屈,心裏說:“你們自己定的鎮長"一支筆"審批,我隻知道鎮長簽字我就付錢,黨委政府有沒有集體研究我怎麼知道。”嘴裏卻不敢言語。

老蔣剛離開書記辦公室,彭昆的電話又打了過來,問錢有沒有劃撥,老蔣沒好氣地說沒有,顧書記沒有蓋章,電話那頭彭昆就又開始對著老蔣發飆,老蔣氣得顫抖,忽然想自己四五十歲的人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對著電話吼道:“錢又不是我不給,是顧書記不蓋章,你要覺得有什麼問題,你自己找顧書記罵去,或者你們兩個現在就把我換了,我不當你們的傳話筒!”說完啪地掛了電話。

老蔣這人小心翼翼工作了這麼多年從未對任何人發過脾氣,沒想到頭一次發脾氣的對象竟會是鎮長,老蔣以為自己發完脾氣後會心有餘悸,沒料到心裏湧起的卻是前所未有的暢快。

給黃老板的管道錢最終還是沒有支付,老蔣也還是老蔣,他依舊在他的出納員位置上待著,並沒被他自己的那通吼叫吼掉崗位。之後的一段時間,葛覃鎮內有顧晨的地方就不見彭昆的身影,有彭昆的地方就見不到顧晨,兩人像是刻意互相回避著,葛覃鎮的空氣緊張起來。

鎮幹部們驅散不了緊張的空氣,判斷不了局勢的走向,開始避免與顧晨或彭昆單獨相處。而這樣的單獨相處任東風卻無法避免,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他不得不夾在顧晨和彭昆中間。思前想後,任東風覺得自己應該向顧晨和彭昆提出建議,請求他倆握手言和。

原以為自己的建議會被嗤之以鼻,沒想到顧晨很快就不露聲色地將“握手言和”付諸實踐了。隻不過握手言和並非隻是顧晨和彭昆兩個人麵對麵,而是以黨委政府全體領導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的,任東風有幸列席。

顧晨與彭昆的握手言和與其說是一次座談會,在旁人看來倒更像是一出由顧晨導演的獨角戲。會上顧晨提出了“八萬元資金劃撥”一事,要求在座的各位領導就事論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葛覃鎮這些年來從未有把矛盾拿在桌麵上說的先例,副職領導們雖說在同級間互奉“文人相輕”,可是對上級領導,他們卻是恨不能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盡揀好聽的說。此時要他們當麵鑼對麵鼓直接麵對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對立,他們哪肯去當那出頭的椽子。為了息事寧人,大家紛紛打圓場,避實就虛,表示“彭鎮長希望場鎮居民早日用上天然氣用意是好的,但可能有點操之過急”,生怕戰爭中掉下來的火星落在自己腳邊就會燒了自家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