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可以各人活各人的嗎(1 / 2)

離開吳曉回到葛覃鎮後,想著吳曉和林珠兒,任東風忍不住感慨萬千。自從他知道吳曉要娶林珠兒後,他就已隱約覺察到了吳曉的醉翁之意,自此他就不看好吳曉和林珠兒。他雖然不喜歡林珠兒,但他與林珠兒並無過節,加上他自覺對自己當年的“強而避之”、“以靜待嘩”有愧,因此,他比誰都希望林珠兒可以過得幸福。現在,當他看到自己的擔憂幾乎變為現實,想到林珠兒忍了又忍的眼淚和無限失意的表情時,任東風忍不住開始同情林珠兒。

因為有自己的那句不懷好意的“提醒”,任東風斷定吳曉不會輕言離婚,他同時也斷定吳曉和林珠兒不管將來能拖耗著走多遠,最終都隻能是以悲劇收場。想著自己與吳曉的那席話,任東風搖了搖頭,想自己真是狗拿耗子,人家都拿話那樣激自己了,自己還那麼不識趣地窮關心個什麼勁兒。想到這裏,任東風舒了一口氣,決定知難而退,從此各人活各人的,不去管人家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自從樹立起“各人活各人的”的旗杆,任東風又開始過起他悠閑自在的日子來。由於他考調回市的賊心不死,因此雖然他第一次考調失利但他卻並不氣餒工作了這麼些年任東風別的東西沒學到多少,倒是無師自通地繼承了阿Q的衣缽。每當他遇到挫折時,他或者是拿“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來安慰自己,或者是酸葡萄似的拿“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鼓勵自己,有了這阿Q似的精神撫慰,此後這兩年的考調機會任東風硬是一次也沒落下,全部參加。隻可惜任東風拜錯了山門,他的衣缽先人阿Q沒能逃脫被槍斃的命運,任東風也沒能讓老天爺把“大任”降在他的腦袋上,隻是白白地把人家曾國藩老前輩好不容易創建的“屢敗屢戰”重新演繹回“屢戰屢敗”。

常勝將軍容易被人記牢,沒想到常敗將軍也沾了這好處。市裏的一些事業單位的領導通過任東風的屢次麵試知道了他的名字,學了燕昭王求士,卑身向他投來了青眼。隻可惜任東風沒有打過一場勝仗,卻是無端沾染了一身紙上談兵似的驕傲,自以為自己前途一片大好,事業單位的佛門容不下自己公務員身份的金身,因此,人家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他卻是投我以青眼,報之以白眼。垂青於任東風的事業單位的領導吃了閉門羹,歎息著悻悻而去,任東風卻是毫不在乎,在他的思維空間裏,條條大路通羅馬,反正翻春之後鄉鎮又要換屆,考調不成那就爭取先掙個副科級別。

春天說來就來,可是對於任東風來說,由於新《憲法》將基層選舉的年限由每三年一換改為每五年一換,因此,這個春天來得似乎太慢了。緊跟著春天的腳步,屈指一算,任東風驚愕:自己竟已在葛覃鎮工作了八年。

八年的時間足夠讓小樹苗長成大樹,也足夠讓諸多世事發生變遷,比如說江淩市的鄉鎮換屆選舉。曾經讓江淩市聲名大噪的“筆試加競職演講”的換屆選舉模式已經淡出了江淩的曆史舞台,舞台上的熠熠光芒此時已被“海選”所替代。

“海選”的名詞不知道是誰發明的,聽起來相當符合尊重人才的時代發展趨勢。海是人海,海選當然就是在浩若煙海的人海裏選才。江淩市是人口大市,卻不是人才大市。“海選”屈尊降貴地到了這裏,看見了物華天寶,卻看不見俊采星馳,隻有由各地的鄉村兩級幹部和市委組織部門攜手在各鄉鎮的公務員中選賢任能。

因為是鄉村兩級幹部和市委組織部門攜手,加之被推選者兩次得票數都必須超過投票人總數的一半,因此,江淩的“海選”被形象地稱之為“雙過半”——鄉村兩級幹部無記名投票推選票數過半;組織部門座談後讚成票數過半。

八年的時間讓小樹苗長成了大樹,任東風種在葛覃鎮的那棵小樹苗也在鎮村兩級幹部的心裏茁壯成長起來,這茁壯成長起來的小樹苗使得葛覃鎮此次的“雙過半”換屆推選沒有一絲懸念,任東風脫穎而出。

“雙過半”剛剛結束,葛覃鎮就召開了人大代表會,人大代表選舉時,任東風所得票數驚險過半,下一步隻需市人大任命,任東風就能如願以償地達到他晉升副科級領導幹部的目標了,任東風鬆了一口氣,他總算對自己八年的光陰有個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