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恰恰王淵的勇氣,讓自己敗的一踏塗地,韓遂不由想到,如今亂世,能跟隨這樣一個主公,未嚐不是一件幸事。既然王淵可以摒棄前嫌,讓自己如此體麵的投降,又有何不可?
想通以後,韓遂看向了馬騰,兩人合作已久,自然很快就看出了彼此的想法,同時微微一點頭,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浩浩蕩蕩近十年的西涼叛亂,被王淵不到一月而解決。此事很快就傳遍了各地,眾諸侯不由感覺心底發麻,更加忌憚王淵。
這時的王淵,顯然沒有顧忌眾諸侯想法的時間,西涼軍二十萬俘虜需要安置,各郡縣需要安置官員,名族矛盾需要解決,等待一係列問題等著王淵處理。
韓遂、馬騰二人投降後,王淵在金城召集眾人議事,軍師荀攸、賈詡,後期主管荀彧,以及新降的馬騰、韓遂等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經過韓遂、馬騰等人的一番介紹後,王淵也大致了解了目前西涼的一些情況,民族問題沒有王淵想想的那麼嚴重,此時西涼境內的羌人基本上已經馴服,隻要能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就能解決西涼境內的民族問題。
在韓遂、馬騰看來,糧食問題是大問題,而在王淵看來,糧食問題卻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了。
解決這些俘虜是最重要的,這二十萬西涼士卒,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加上地盤擴大後,接下來對陣董卓,需要更多的大軍。
所以王淵決定,利用這批身經百戰的老兵,進行擴軍,擴編一個騎兵營,一個步兵營。主將由閻行、龐德二人擔任,又抽調了幾個副將負責監督協助。分別是:
霹靂營:主將閻行,副將管亥、於夫羅;
蕩寇營:主將龐德,副將曹性、周倉;
另外王淵又從原各部騎兵中抽調一萬精銳,擴編親衛狼騎營,年輕的馬超以校尉的身份,負責協助王淵統帥這一萬騎兵。又從西涼騎兵中挑選一萬精銳,對個部進行了補充。
西涼主要的一些將領,被分散安置的各軍中擔任副將,主要名單有:
韓遂的八部將:梁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
馬騰的部將:龐柔、龐恭、楊阜、趙衢、薑敘、趙昂、梁寬、薑冏。
龐柔、龐恭二人是龐德的族兄族弟,薑冏本來是個小角色,之所以被王淵看重,是因為王淵隱隱記得,此人是後三國時代大名鼎鼎的薑維的父親,當然薑維現在應該還沒出生,王淵也不知道隨著自己的介入,這個十年後才出生的將才是否能夠順利出生並成長起來,但王淵依然把薑冏提拔為校尉。
(具體安置所屬營以後會找機會羅列出來,這裏就不囉嗦了。)
剩餘的西涼士卒,王淵又整理出四萬步兵、兩萬騎兵成立了西涼義務兵團。抽調原洛陽義務兵團統領張白騎為西涼義務兵團統領。馬騰就任洛陽義務兵團的統領。
又抽調願趙雲麾下李封,為西涼義務兵團的騎兵統領,負責協助張白騎統領騎兵。
西涼義務兵團:人數六萬,負責涼州防禦治安,主將:張白騎,副將:侯選、龐恭,騎兵統領:李封。
各部挑選剩餘的西涼降卒,全部發放軍餉,退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