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西涼一帶的治理問題,經過討論,王淵決定,在涼州、西州、並州三不管的這一帶,新設一州,取名寧州,寧州一帶人煙稀少,主要原因是水資源比較匱乏,但這一帶又不得不管,而且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去管理。
而寧州由於沒有外敵,不需要義務兵團防守,王淵隻是調用今年招募的,正在訓練的十萬餘義務兵,進入寧州,負責建立秩序。
最後王淵抽調華歆為寧州刺史,負責搭建班底,組織各級衙門,而現在屯軍已經走向穩定,王淵讓韓遂接手屯軍問題,也算的妥善的解決了西涼的這兩個首領。
荀彧最後接手了西涼刺史的職位,因為西涼問題比較複雜,要貫徹並州相同的土地問題,同樣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來擔任,荀彧顯然是最合適的人選,等荀彧治理的差不多了,王淵再準備換人。
至於西涼原先的高層將領,王淵先暫時安排在各部作為副將校尉,帶戰事空閑下來,再統統安置在軍事學院,進行為其半年的集訓,然後再考核才能,進行任命。
晉州軍事學院目前已經走上了正規,每年都會召開一次集訓,為其半年,時間是沒有戰爭的冬季以及春季。
這些問題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非常空難,需要大量的時間,西涼的官員要從新考核任命,寧州更是要搭建班子,需要大量的人手,好在王淵提前建立了晉陽大學,又有大量書籍做後盾,才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人才。最起碼縣級官員的不用愁的。
而就在王淵全力安排涼州的一切事務時,董卓入蜀的消息穿了出來,六月中旬,就在王淵的大軍在西涼大地上馳騁時,董卓果斷的進行了入蜀的計劃,朝中百官已經無權幹涉董卓的行動,隻能陪伴皇帝成了董卓手中的王牌,成為董卓入蜀的開路先鋒。
首先益州牧劉焉接到了漢帝劉協的任命書,任命劉焉為丞相,讓其親率大軍出蜀接駕。
要說劉焉此人也有些野心,但能力稍微不足,中平五年(188年)劉焉目睹漢室朝綱混亂,加上當時劉宏外放皇親就任各州長官,劉焉乘機請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亂,後被手下董扶勸阻,該請益州牧。
當時,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於是漢靈帝劉宏任命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陽城候,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
益州當時非常混亂,刺史郤儉是個大貪官,而且能力不足,益州黃巾到此時依然沒有平定,劉焉不敢入蜀,於是暫住荊州東界。
而此時郤儉剛好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緊接著馬相在cd稱帝,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於是賈龍迎接劉焉進入益州。
劉焉上任後,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現寬容恩惠的政策,逐漸穩定了益州北部。
劉焉與張魯的母親關係頗好,漢子太守蘇固不服從劉焉的命令,於是劉焉讓張魯、張修二人攻打蘇固,張魯在漢中得勢後,殺了張修,截斷漢中與蜀地的交通,自此劉張二人結怨。
劉焉雖然控製了蜀中平原一帶,但益州南部依然無法有效控製,加上益州本地以賈龍為主的世家勢力盤根錯節,讓劉焉非常頭疼。
而恰恰此時中原大亂,南陽、三浦一帶的流民進入益州,於是劉焉收編這些流民組建了“東州兵”,隨著東州士的加入,劉焉自身力量開始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