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猶記驚鴻照影來(3)(1 / 2)

她開始振作起來。本來便是從苦難中磨礪而來的女子,那些罪名,可以令她氣餒,沮喪,悲傷失望,卻不會令她從此就那麼一蹶不振了。她向中央提出了申辯,要求辨正,並極快地寫下了數萬字的《辨正書》,而第一節,就是她對自己與陳企霞的關係的分辯。既然他們要將他們兩個打成反黨集團,那麼她就從這裏開始,將這些所謂的罪名,一點點駁回,令這些魑魅魍魎,在陽光之下,現出他們的本來形狀來。

這才是我所佩服的那個女子,從不軟弱,從不害怕別人的肆意淩辱,對於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從不忍氣吞聲,而是盡全力給予還擊。於是,我每次想起她,都會覺得璀璨的陽光下,有些明媚的花朵,正在生根發芽,即將在一個更加燦爛的日子裏,迎風綻放。此時,窗外細雨霏霏,石階上的青苔因濕潤,而更加青翠,我仿佛看到,那個堅韌清瘦的女子,穿著月白色的旗袍,從碎石小徑上,緩緩走來,白梅花芬芳落下,於她身上,一如舊夢。

晚香

穀雨時分的日暮,山水都已霧氣朦朧,遠處深山中的人家,嫋嫋的炊煙,隔著碧綠叢林,仿佛色澤清透。回首的瞬間,有鳥鳴青翠,掠過重重雲翳,翻飛成風裏的一場傳說。仿佛美麗的地方,應該有美麗的故事發生。正如美夢一樣的村莊,靜靜在時光裏沉睡,等待那月影過後的明亮晨曦。可現實不像詩一樣飄逸空靈,有時誕生的地點平凡甚至醜陋,卻同樣美麗得令人感動,在每個春回的夜晚,都清揚一縷動人的香。

如若往事已不堪回首,而未來又好似遙不可及,那麼唯一可以緊握的,隻有觸手可及的此刻。丁玲所能握住的,也隻有這流水的時光,和那雙永遠溫暖的手。感謝的話語不必多說,那容易疏遠傷情,一個眼眸流轉,就足以將心中的謝意言盡。人不免有惆悵憔悴的時候,除卻自己開解自己之外,如身側一直有人相伴左右,未嚐不是幸事。

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多少女子,曾在佛前許願,一生不求富貴,不求名利,唯願有誰,能撐著傘,與自己長度一場紅塵夢,此生此世,相依相伴,生同衾而死同穴。如此,便足夠圓滿。我時常會想,究竟要擁有怎樣的魔力,一個女子,才能擁有令人羨慕的愛情。為卿生,為卿死,生死相隨,輪回與共。要多幸運,才能遇上那個可堪相依的人,攜手一起走過風雨人生。

曾幾何時,那些懵懂還未開竅,不知情愛滋味的人們,期待著這樣一刻。平生不知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那是多麼奇妙的一刻,像是另外一個華美的世界,在誰的雙眸之間,霍然開啟,穿越桃花流水,渡過滾滾煙雨,仿佛就能看到那個人,在微雨中佇立,這一站,就是千年的光陰。

所以說,丁玲一生縱使命途多舛,也未嚐不是幸運的人。能讓胡也頻為她等了半生,愛了一生。能讓馮達為她誤了一生,傷了一生。還有陳明為她守候了一生,沉默了一生。世人對於周旋在眾多男人之間的女子,總是成見甚深,以為這樣的女人,算不上好,於是往往時常有所詬病。然而,在丁玲身上,我們很少能看到這樣的偏見。至情至性,至真至純,不論是誰,總要憐惜那麼幾分,或出於不忍,或能感受她的真情。

丁玲是應該感激陳明的,在她風雨飄搖的歲月裏,他不曾離開她,隻是沉默不語,依舊在她身後,陪伴著她。如果說相濡以沫,用在他們身上,的確是恰如其分。他們一起分享過成功的榮耀,一起享受過世人的敬重,也一起享用生活的風波與磨難。而那個人人自危的年月,有多少夫妻離散,多少父子反目成仇,多少朋友相互背叛。當那些被或多或少背叛的人們,看到風雨裏,他們攜手同行的背影,是否心底,會湧上一些叫做“悲傷”的情緒。

原來他是應該去做行政工作的,解放後,卻被調到了電影製片廠當劇作家。他的才華,並不在這上頭,然而他還有另一個天地,可以發揮他的才華,家裏的一切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從未讓任何家務去打擾她的工作和創作,還將丁玲年邁的母親接到北京,細心看顧。這個家,在他的操持安排之下,溫馨得幾乎令所有的人都羨慕。

我想是會的,丁玲和陳明,用他們的一生,證明了這段起初並不被世人看好與祝福的愛情,原來也是那樣值得所有人欽佩。他們都有過太多過往,對於彼此,不夠純粹不夠明淨,她的過去,他不能參與。他的往昔,她也無法進入。可是他們還有未來,還有彼此共同參與的未來,那都是他們白了頭時,可以一起回憶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