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官惱怒,舉例駁斥:
和私勾句、吉去呂台,如何通用?再要不改,革去你的秀才!
93、喜
字謎,喜字。謎麵話語有些曖昧。
十一的姑娘生得好,
下邊的口兒長得小;
二十歲上出了嫁,
下邊的口兒才長大。
我五六歲吧,父親給我念叨這個字謎,遭到母親批評。
94、捉放曹
地方戲,也演《捉放曹》這樣三國大戲。
曹操誅殺呂伯奢一家,為作者刻意貶低曹操而設置的情節。
呂伯奢去為客人沽酒,家中下人磨刀準備殺豬。曹操多疑,將呂家老少盡數殺死。
地方戲裏,更有發揮。準備殺豬的人,在後麵說那豬:洗不淨。方言不幹淨曰“潮”,而且不是卷舌音,分明就是指曹操。後麵又說:提不起。豬兒肥重,方言曰沉,是指陳宮。
因諧音而誤解,地方戲發揮應稱增色。
95、那麼好哉
江蘇朋友,早年給我講過一個關於男方水鄉特色的方言小段。
艄公劃船過橋洞,害怕船體撞上橋墩,口中先是一直連呼:勿好哉,勿好哉!
到船體終於撞上去,艄公這時放心了,改口道:那麼好哉!
說的隻是劃船使舟中的現象,描摹人們遇事前後心理,相當準確。
捉迷藏,最害怕的時候是躲在暗處快要被發現的一刻;被捉住了,走到陽光下,不過如此而已,那麼好哉!
96、五畝遠
一個後生,騎著毛驢去串親戚。路徑不太的確,見一位老農在路邊地裏營生,直杠杠就問:
喂!往那某某村,是走這兒嗎?
老農抬眼看看,說道:夜來我家草驢,下了一個小牛犢!
後生覺得怪異,你家的毛驢稀奇,怎麼下了個牛呢?
老農冷笑道,哈!它就是不肯下驢嘛!
後生也還機警,聽出來了。下驢來問話。
老農告訴了,某某村正是走這條道。
那麼,還有幾裏遠呢?
老農說,還有五畝。
後生又覺得怪異,你們這兒,說遠近是論畝、不論裏呀?
老農回答:論理?論理,你該稱呼我一句大伯呐!
97、四大文明
村子裏,精幹後生,不乏女伴。即便已有家室,良多外遇。
窩囊漢子,窮極無賴,成家既已困難,泡破鞋也往往碰壁。
老百姓怎麼對待呢?第一不會開除他的農籍,第二也不會給他寫什麼操行評定。大家議論說笑一番完事。說笑中,看見當事人出現,紛紛緘口,改換話題。所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是也。
“文明”一詞傳到鄉下,老百姓漸漸學得使用。上述獸奸行為,原來評價寒磣、丟人、沒臉、牲口,如今評價一個不文明。
村裏有四大不文明流傳:
椅子上勾虯,
枕頭上坐;
人群裏放屁,
大街上唱。
盂縣方言,坐與唱兩字,竟然押韻。
我們村,金川一類人物,則編撰了“四大文明”,挖苦那些假文明。
二果的洋襪子漏了肉,
結子的金牙上了鏽;
己愛的眼鏡能捅透,
老來頭的背心朝了後。
二果子,是銅川的女人,最是髒亂差。揀別人破鞋破襪子來穿。看似穿了洋襪子,好多孔洞漏著肉。
結子,姐姐叫個開花,希望隨後趕快結籽而得名。為了找對象,妝扮趕時髦,在縣城街攤上鑲了一口金牙。金牙不久就生了鏽。生鏽金牙卻鑲得結實,取不下來。隻好那麼滿嘴黑牙。
已愛,是個俏半吊,看見文化人戴眼鏡文明,不知從哪兒鬧來一副眼鏡,出門串親、開會進城,都要戴眼鏡,很文化的樣子。但那隻是一個眼鏡架子,沒有鏡片。兩頭可以捅透。
老來頭,弟弟從太原捎回幾件破舊衣服,其中有背心一件。村人過去不穿背心,頂多穿一隻兜肚,胃口這兒擋寒。老來頭拎起背心比劃,挑長的一頭朝前,也好擋寒。前後弄反了。
98、洪洞大槐樹
元朝年間,天災人禍不斷。異族占領者,跑馬圈地,殺人如同割草。黃河八次決口,抗元起義三十餘次。元朝滅亡之後,中原群雄並起,相互攻伐,戰亂不休,又有二十多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大半個中國已是人煙稀少,赤地千裏。
山西表裏山河,相對特殊的地理環境,奇跡般地為中國保存了豐富的人口資源。
明朝於是決定從山西向外移民。從公元1370年到1416年,朝廷先後八次在洪洞那株著名的漢代大槐樹下集中三晉人丁,辦理遷移手續。
政令強迫之下,成百萬的山西人,不得不攜兒帶女、背井離鄉。不得不告別古老的家園,告別祖宗的墳塋,告別熟悉的山川。不得不被軍士兵丁的槍刺與刀鋒驅趕了,甚至被捆縛了,艱難地去向遠方。
他們被強迫,包括被欺騙,首先來到洪洞這株大槐樹下集中。然後,有如晴天霹靂,他們被告知,朝廷移民!他們甚至聽不懂當官的所說的“官話”,也從來不知曉要去的那個陌生的地方。大槐樹下,牽衣頓足,一片哭聲。哭聲驚動了大槐樹上老鴰窩裏的禽鳥,烏鴉哀鳴。隨後是大雨滂沱。滂沱大雨和著百姓的淚水,泥濘了腳下的不歸之路……
淚眼模糊,回望裏,隻剩下那株古老的大槐樹。
成百萬移民的痛苦悲傷,溢滿山川。他們付出的代價,換取到的是華夏人種在大半個中國的再次繁衍。
僅是北京,如今還保留有霍州營、蒲州營、洪洞營等地名。
移民後裔,早已遍布全國;有的,播揚海外。
數百年來,移民後裔還記得祖輩傳下來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