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種地,夥栽瓜,一個院裏住兩家。村裏說是三大不爽利。
半種地,不同於租地。租地來種,秋後如約交出租米就是。半種地,也是一家出地畝,一家種地。糧食兩家平分。但肥料誰家出?穀草誰來得?麻煩比較多。
合夥栽瓜,意思差不多。
農村老百姓,鄰裏關係要比城市人密切。但大家一般都是獨門獨戶,自家住一個院子。自成格局而相互照應,遠近親疏恰當。一個院裏住了兩家,容易起矛盾、鬧別扭。
83、龍王奶奶吃供獻
老百姓盼望風調雨順,都到龍王廟來上供禱告。
種地的希望下雨,做醬的要曬醬希望晴天;行船的盼刮風,種果樹的不要刮風。龍王很發愁,見龍王奶奶已經吃了供品,更加惱火。龍王奶奶笑話男人白當了一個龍王,她有辦法。
黑間行雨水,白天曬大醬;
風打船頭過,不傷果木行。
龍王大悅。從此放任老婆收受供品。
好多官員貪汙,據調查最初都是被人先攻破老婆這一關卡。
84、男人是人女人是家
所謂人家,老百姓說“男人是人女人是家”。
男人主外,支撐門麵;女人主內,操持家務。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夫妻或者性格差異,或者愛好一致,隻要夫妻多年,必然磨合出許多共同價值觀與行為思考方式。
民間還有“夫妻相”一說。
兩人長得相像,因而成為好夫妻;其實呢,兩夫妻多年相處,表情神態最易相互習染罷了。
85、屁是一隻虎
除了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民謠童謠,我記事以來農村城市還流傳許多當代童謠。
童謠,通俗上口,而且有興奮點或曰刺激點,因而孩子們爭相傳誦,樂此不疲。
比如形容放屁:
屁是一隻虎,
放出來無人堵;
一共三千人,
嘣死兩千五。
剩下五百回家去,
鼻子眼裏盡是土!
渲染過年氣氛的:
過新年,放大炮,
爺爺把著奶奶尿;
奶奶尿得刷刷刷,
爺爺笑得哈哈哈!
說光頭的:
光頭光頭往南看,
南麵有個電影院。
大人小孩都能看,
就是不讓光頭看。
光頭一看就閃電,
閃了電可怎麼辦!
描述理發技術的:
理發鋪,技術高,
不用剪子不用刀;
一把一把往下薅,
薅得頭上起大包!
諸如此類,不知何人編撰。孩子們念叨當中,得了樂趣,功莫大焉。
至於道學家必然驚呼,那是神經衰弱;嚴重者,可送精神病院。
86、尺八九寸二尺七
中國古代流傳的《營造法式》使建築大師梁思成獲益匪淺。
一般木工匠人,不到參研這部古籍的層次,但也有師傳的若幹竅門口訣。
所謂千金易得,一訣難求,指的就是師傳訣竅。
比如一個普通的能夠打製日用家具的木匠,基本功不過是做些小板凳炕桌之類。
板凳的腿子與凳麵成一個合理角度,既看來美觀,也結實承重。這個角度大約是7比1。
至於小板凳和炕桌,與高凳高桌的比例,應該是“尺八九寸二尺七,地下炕上都好吃”。
87、茶七酒八水六分
人們常說淺茶滿酒,是為待客規矩。
那麼茶淺到幾分、酒滿到多少,方才適度?
老百姓念叨說是茶七酒八水六分。
88、姓侯
侯姓張姓兩位相公,初初交往。
這一天,老張上老侯家去,適逢老侯不在。老張的妻子出麵接待,好生禮貌周全,言談文雅。
先問:先生貴姓?
老張答道:不敢,賤姓張。
再問:那麼,是弓長張還是立早章?
答曰:在下弓長張。
又問:張先生用過膳了嗎?
老實回答:倒還未曾。
那麼,請你少等!
老侯妻子進內整備飯食,款待老張甚好。
老張回家,感慨連連。給自家老婆反複念叨。老婆聽得麻煩,表示自己並不比別家老婆差勁。不信,請什麼老侯來,看我怎麼接待!
老張當然希望自家老婆有同樣本事,希望能讓朋友知道自己家有賢妻一位。
於是,專門去請老侯過來做客;屆時又專門躲了開去。好讓老婆充分表現一把。
卻說老侯如約來到老張家,老張竟是不在。老張妻子出來應客。
笑容可掬先問道:先生貴姓?
老侯客氣回答:不敢,賤姓侯。
再問:那麼,你是公猴還是母猴?
老侯便是一怔。心想或者老張妻子善於幽默,自己不必介意。笑笑答道:在下嘛,應該算是一個公猴!
這裏接著問道:是公猴,那麼你騸過沒有哇?
老侯聽得越發不像話了,苦笑一麵道:倒也沒有騸過!
老張老婆立刻叫道:那你等著!
說著,從懷裏唰地掏出一柄切菜刀。老侯承認是公猴,而且沒有騸過,看來人家要動刀子了!
兩股戰戰,大驚失色,慌忙奪路而逃。哪裏顧得屐齒之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