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動物行為闡釋仁義禮智信的民間段子,可備一觀。
曰仁:馬不欺母,雁不配二。
在各種家畜中,馬不與生母交配。據說,如果蒙了眼睛,騙過馬駒,馬駒事後發現,將撞頭而死。大雁擇偶,終生不渝。一方遭遇不測,另一方絕不獨生。
曰義:鹿得草而記其群,蜂得花而記其眾。
據說,鹿發現了靈芝草,不肯獨食,會呦呦鳴叫,召喚夥伴前來。
曰禮:羊羔有跪母之情,烏鴉有反哺之義。
羊羔吃奶,多是跪拜。或有角度高低等等原因。烏鴉哺育幼崽,往往疲憊至極,幾乎累死,不能飛動;小烏鴉剛剛出窩,懂得反哺母親。人們討厭的烏鴉,竟有如此天性。
曰智:蜘蛛結網而得食,螻蟻知雨而閉戶。
螻蟻者,昆蟲之屬。預測天氣,比人高明。造物進化,DNA遺傳,大有天機。
曰信:雞不到時不啼,雁不到時不至。
老百姓關於數九的口訣裏,說是“七九河開,八九雁來”。有的後邊還有進一步說明“河開河不開,雁來準定來”。
72、雞叫一聲噘一噘
公雞打鳴,淩晨三唱。第三次打鳴,太陽出宮。所以打鳴,老鄉也說“叫明”。
鼓勵年輕後輩成長,堅信後生可畏,有這樣的民間俗話:死了老公雞,小公雞照樣叫明。
而堅信自然規律之必然,民間俗話則說:公雞不叫明,天就不亮了嗎?
公雞打鳴,脖子伸長、胸脯高挺,仿佛整個上噘。
傳說,皇帝朱元璋曾以公雞打鳴為詩。前兩句詩曰:
雞叫一聲噘一噘,
雞叫兩聲噘兩噘;
聽者竊笑。
但後邊奇峰突起,竟氣勢恢弘:
三聲叫得太陽出,
驅散滿天星鬥月!
類似假冒皇帝之名做詩的故事不少。好在像模像樣,仿佛帝王氣派。
73、打死老婆盼夜長
闖了禍,害怕懲罰,戰戰兢兢、度日如年,形容此種心態,俗話說是“打死老婆盼夜長”。
心態描摹,應稱貼切。
74、討吃的拄著圪針棍
俗話說:龍攀龍,鳳攀鳳,討吃鬼攀的一根棍。
俗話說:做甚務甚,放羊的扛棍。
張飛賣刺蝟,那是人硬貨紮手。
豬八戒背個破口袋,人沒人來貨沒貨。
與此相仿佛的意思,俗話也形容是“討吃的拄著圪針棍”。
75、赤著屁股打著傘
形容人穿的衣服太小,老百姓說那是“備了個鞍子”。
上衣過分寬大而褲子極其窄瘦,說那是“上頭席囤子,底頭鬼棍子”。有時也說那是“赤著屁股打著傘”。
76、騎驢扛布袋
有人死板、笨拙,費力不討好,那是騎驢扛布袋。
一時糊塗,則不免騎著毛驢找毛驢。
死要麵子活受罪,硬撐架子,可謂凍死不下驢。
三張麻紙裱一個驢頭,堪稱好大麵子。
強人所難,說是:驢不喝水強按頭。
77、男不養貓女不養狗
“男不和女鬥,雞不和狗鬥。”
“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
民諺俗語,類似上列句式者很多。有的,兩句並列,不分輕重;有的,一句強化烘托另一句。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男不養貓,女不養狗。
古來流傳“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俗話,這樣句式可謂源遠流長。
“男不養貓,女不養狗,”意思有些費解。據說,男子陽具形似老鼠,有被貓兒誤解抓撲的可能;而女人與狗過分親昵,可能涉及淫亂雲雲。
78、東北習俗
我當兵時節,38軍從東北吉林調來京廣線駐防,部隊多東北兵。
據稱,東北人罵架,說“我日你妹子”,大致無妨,也不過罵架而已。但誰要敢說“我日你嫂子”,罵架就不再是罵架,非常可能變成打架,乃至動刀子、掄板磚,見紅見血。
一說,妹子遲早要出嫁,是別家人;而嫂子是自家人,豈容他人染指。
一說,東北人多數是山東闖關東漢子,山東武二郎哪裏容得西門慶來奸汙潘金蓮、給自家哥哥戴綠帽子。
79、山東
據稱,山東有的地麵,交際問路,都要稱呼對方“二哥”。有尊敬對方像是武鬆武二郎之意。
而萬萬不能喊“大哥”。那等於罵對方是窩囊的武大郎,是戴綠頭巾的老烏龜。
這一習俗,與東北風氣一脈相承,或有淵源關係。
80、三大糟心
老百姓所說三大糟心事,是為“住漏房,洗糊鍋,炕上躺著病老婆”。
糊鍋難洗而漏房難住,用來襯托最後一句。男主外而女主內,家庭主婦不僅不能主持內務而且有病,糟心程度無以複加。
81、四大窩火
三大糟心之外,還有四大窩火。
“倒跟鞋,歪腳鍋;走扇門子倒撲火。”
手工鞋子,不兜跟,而是倒跟後撇,容易脫落。
買了一口鍋,三隻鍋腳一隻尺寸不對,不小心就要歪倒。
走扇門,是那種關閉不嚴,自行突然離開門框,叫做“走扇”。
至於倒撲火,一個爐子,煙道不通暢,火焰不朝上行而是倒著朝下,是為“倒撲”。
82、三大不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