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蘇軾(2)(1 / 3)

⑤“持節”二句:節:符節、符信,古代使者所持朝廷傳達命令或調遣兵將的憑證。雲中:古郡名,治所在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馮唐:西漢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文帝時任車騎都尉,景帝時任楚相。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抵禦匈奴卓有戰功,但因虛報殺敵六人,被免職。馮唐指出文帝賞輕罰重之失,文帝複魏尚的雲中太守職,同時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

⑥天狼:星名,舊說主侵掠等。此處喻指造成宋朝邊患的西夏和遼。

阮郎歸

一年三過蘇①,最後赴密州時,有問“這回來不來”,其色淒然。太守王規父②嘉之,令作此詞。

一年三度過蘇台③,清樽④長是開。佳人相問苦相猜:這回來不來?

情未盡,老先催。人生真可咍⑤!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⑥。

【注釋】

①此詞作於熙寧七年(1074年)十月自杭州調任密州之際,因本年正月、五月曾到過蘇州,這次又到,故雲“一年三過蘇”。

②王規父:名誨,時知蘇州。

③蘇台:姑蘇台,在今蘇州西南姑蘇山上,春秋時吳王闔閭所築。

④清樽:酒杯。本句謂每次來蘇州,皆承酒宴接待。

⑤咍(hài):笑。

⑥“他年”二句: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此謂他年再來,恐已年老。

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①

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②?舊交新貴音③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④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不用羅巾浥⑤,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⑥。

【注釋】

①此詞熙寧七年(1074年)秋自杭州移知密州經蘇州時作。閶門:蘇州西門之一。

②故山:故鄉,指四川眉山。

③舊交新貴:指熙寧變法中的舊黨與新黨人物。

④離亭:古人在長亭餞別,故稱。

⑤浥(yì):沾濕。

⑥“彈在”二句:化用武則天《如意娘》:“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減字木蘭花

贈潤守許仲塗,且以“鄭容落藉、高瑩從良”為句首①。

鄭莊②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③。落筆生風④,籍籍⑤聲名不負公。高山白早⑥,瑩骨冰膚那解老⑦。從此南徐⑧,良夜清風月落湖。

【注釋】

①此詞熙寧七年冬11月知密州途中作於潤州(今江蘇鎮江)。許仲塗,名遵,泗州人,時知潤州。此為“藏頭詞”,鄭容、高瑩:皆為營妓。落籍:脫離妓籍;從良:指嫁人。時二妓侍宴,求蘇軾給予幫助,詞既寫就,謂曰:“爾當持我之詞以往,太守一見,便知其意。”

②鄭莊:西漢鄭當時,字莊,景帝時為太子舍人,以任俠自喜,常置驛馬在長安郊外,以接待賓客,夜以繼日,常恐不遍。見《漢書》本傳。鄭容,字季莊,因以為喻。

③墮幘:形容醉態失常。幘:頭巾,帽子。

④“落筆”句:語本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筆落驚風雨”。

⑤籍籍:形容聲名甚盛。韓愈《送僧澄觀》詩:“道人澄觀名籍籍。”

⑥高山白早:佛家語,“如日出東天時,先照高山”,見《華嚴經》。此處自喻易老。

⑦那解老:哪裏會老。本句指二妓。

⑧南徐:即鎮江。南朝劉宋時置南徐州。

采桑子

潤州甘露寺多景樓①,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餘同孫巨源、王正仲參會與此②。有胡琴③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時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為稀遇。飲闌④,巨源請於餘曰:“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餘作此詞。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⑤,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⑥,細撚輕攏⑦,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注釋】

①此詞照寧七年甲寅(1074年)調任密州時作於鎮江。甘露寺:在鎮江北固山上。《京口誌》:“甘露寺有多景樓,中刻東坡熙寧甲寅與孫巨源輩會此,賦《采桑子》詞。”

②孫巨源:名洙,廣陵(今揚州)人,博聞強識,文辭典麗,是時曾知海州。王正仲:名存,丹陽人,官至尚書左丞。此會尚有胡宗愈,字完夫,官至禮部尚書,時為真州通判。故下文曰“三公”。三人《宋史》皆有傳。

③胡琴:歌妓名。

④飲闌:飲酒已至殘盡。

⑤尊酒相逢:韓愈《贈鄭兵曹》詩:“尊酒相逢十載前,君為壯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載後,我為壯夫君白首。”尊酒:杯酒。

⑥琵琶語:琵琶曲調。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⑦細撚輕攏:彈琵琶的兩種動作。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複挑。”

如夢令題淮山樓①

城上層樓疊巘②,城下清淮古汴③。舉手揖吳雲,人與暮天俱遠④。魂斷,魂斷,後夜鬆江月滿⑤。

【注釋】

①蘇軾赴密州任,熙寧七年(1074年)11月至鎮江,及其到泗州,當在本月中旬,詞雲“後夜鬆江月滿”,知作於十三日。淮山樓:在泗州城內,清康熙間已沉入洪澤湖底。

②疊巘(yǎn):山上有山。巘:小山。《詩·大雅·公劉》:“陟則在巘。”傳:“巘,小山,別於大山也。”

③“城下”句:北宋時汴水自開封經商丘、宿州、靈壁至泗州入淮河,故雲。

④“舉手”二句:意為向遠在江南的友人揖別。吳雲:吳地的雲。本年秋,作者曾在吳江垂虹亭與楊元素(繪)、陳令舉(舜俞)、張子野(先)、李公擇(常)、劉孝叔(述)作“六客”之會(見《書遊垂虹亭記》),此時天各一方,故雲“人與暮天俱遠”。

⑤鬆江:此指吳江(今屬蘇州),垂虹橋在其境內。月滿:月圓。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