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③後,酒醒卻谘嗟④。休對故人思故國⑤,且將新火試新茶⑥。詩酒趁年華。
【注釋】
①超然台: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修建,台在城北。作者另有《超然台記》。
②壕:護城河。
③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兩天。相傳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後,隱於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而死。文公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隻吃冷食。以後相沿成俗。
④谘嗟:歎息聲。
⑤故國:故鄉,亦指帝都。
⑥新火:寒食節不生火,清明再舉火,故稱“新火”。新茶:寒食前采製的嫩茶。《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六引《學林新編》:“茶之佳者,造在社前(社,春社,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其次則火前,謂寒食前也;其下則雨前,謂穀雨前也。”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①
緱山仙子②,高情雲緲,不學癡牛騃女③。鳳簫④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⑤。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注釋】
①陳令舉:陳舜俞,字令舉,烏程(今浙江吳興)人,舉進士,熙寧中曾知山陰縣。
②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劉向《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山三十餘年,後於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顛。’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
③癡牛騃(dài)女:指迷於情愛的牛郎織女。盧仝《月蝕》詩:“癡牛與馬矣女,不肯勤農桑。徒然含淫思,旦夕遙相望。”騃,通呆。
④鳳簫:俗稱簫之山口處有節者為鳳簫,一說即排簫。此用以形容簫之精美。
⑤晉張華《博物誌》卷三載,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奇誌,便多帶幹糧,乘槎浮去,經十餘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要問蜀人嚴君平。後來乘槎人還,問嚴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以上三句借這則故事寫作者與陳令舉等於七夕後鬆江泛舟事。客槎:指客船。槎,竹木編的筏。
永遇樂①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②。既而與餘會於潤州③,至楚州④乃別。餘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⑤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⑥千裏。別來三度,孤光又滿⑦,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淒然顧影,共伊⑧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⑨。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靈華浸被。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注釋】
①此詞作於熙寧七年(1074年)11月15日,時赴密州任,在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稍事停留。
②孫巨源:名洙,見《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注②。此指孫洙於本年八月十五日離海州赴潤州與蘇軾相會。景疏樓,為紀念漢代邑人疏廣疏受而築。
③潤州:今江蘇鎮江,本句指十一月初與孫洙在多景樓相會。
④楚州:今江蘇淮安。
⑤太守:指陳海州。見《浣溪沙》(長記鳴琴子賤堂)注①。
⑥月隨人:唐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明月逐人來。”
⑦“別來”二句:謂孫洙自八月別海州後已三度月圓。朱《東坡樂府》注雲:“詞中‘別來三度’,乃謂巨源之別海州,曆九月、十月,至公至之十一月十五日,恰為三度。”
⑧伊:指“孤光”,即月。
⑨“今朝”三句:自謂從濉(suī)上來海州與陳知州相會。宋時濉水自河南經安徽,至江蘇蕭縣入泗水。前此蘇軾在泗州,東來海州,必經濉水而入淮河。
⑩“憑仗”三句:寫與孫巨源的友情。蘇軾《江城子》(別徐州)亦雲:“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西垣:指中書省。此時孫巨源以同修起居注召回京中,故雲。
靈華:梁簡文帝《七勵》:“玩靈華於仙掌,度窈窕於飛虹。”此指月光。本句謂夜深時月光當透過西垣的窗戶照到孫巨源床上,暗寓對方也在思念自己。
雨中花慢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①,齋素②累月。方春牡丹盛開,遂不獲一賞。至九月,忽開千葉一朵,雨中特為置酒,遂作。
今歲花時深院,盡日東風,輕颺茶煙③。但有綠苔芳草,柳絮榆錢④。聞道城西,長廊古寺⑤,甲第⑥名園。有國豔帶酒,天香染袂⑦,為我留連。
清明過了,殘紅無處,對此淚灑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會聊追短景⑧,清商⑨不暇餘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
【注釋】
①此詞作於熙寧八年(1075年)九月。密州:今山東諸城。這幾年,密州連年旱災蝗災,蘇軾到任後,“捕殺之數,聞於官者幾三萬斛”。見《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
②齋素:素食。
③輕颺(yàng)茶煙:烹茶時的煙霧。語本杜牧《題禪院》詩:“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
④榆錢:《本草綱目·木部》:“榆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
⑤古詩:蘇軾《五盤盂》詩序:“東武(密州)舊俗:每歲四月,大會於南禪、資福兩寺,以芍藥供佛。”
⑥甲第:高級住宅。
⑦國豔、天香:牡丹號稱國色天香。《異人錄》載唐玄宗賞牡丹,問侍臣程正已“牡丹詩誰稱首”,對曰:李正封詩雲:“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二句本此。袂:衣袖。
⑧高會:盛大的宴會。短景:短促的光陰。本句謂及時行樂。
⑨清商:指秋天。商聲在五行屬“金”,秋在五行中亦屬“金”,故稱秋為“清商”。本句謂秋風不讓牡丹花開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