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作於元豐元年(1078年)農曆九月初九,時知徐州。
②“淺霜”二句:以秋霜侵蝕綠葉比喻白發漸生,故下句雲頭發即使減少仍須沐浴,以便重陽簪菊。
③冠直縫:《禮記·檀弓上》:“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疏曰:“縮,直也。殷尚質,吉凶冠皆直縫。直縫者,辟積褶少。”
④巾橫幅:《三國誌·魏誌·武帝紀》注引《博子》:“漢末王公多委王服,以橫幅巾為雅。”以上二句謂著古人之服裝,以示古雅。
⑤餘馥:指菊花的餘香。
⑥“坐上”句:謂席上客人溫潤如玉。語本《詩·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⑦花奴:唐玄宗子李璡的小名。此喻座上少年。
⑧“明年”二句:化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滿江紅
寄鄂州朱使君壽昌①,江漢西來②,高樓③下、葡萄深碧④。猶自帶,岷峨雪浪⑤,錦江春色⑥。君是南山遺愛守⑦,我為劍外思歸客⑧。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⑨,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注釋】
①朱壽昌:字康叔,蘇軾謫貶黃州期間(1080—1084年)曾任鄂州(今湖北武昌)知州。兩人有交誼,常有詩文往來。
②江漢西來:長江與漢水分別從鄂州的西南和西北方向流來。
③高樓:指黃鶴樓。
④葡萄深碧:形容水色深綠如葡萄酒新釀。
⑤岷峨雪浪:岷山、峨眉山上的積雪,溶入岷江,化為滔滔波浪。古代以岷江為長江正源,故說“猶自帶、岷峨雪浪。”李白《贈江夏韋太守》:“江帶岷峨雪。”
⑥錦江春色:錦江為岷江支流。這裏想象鄂州一帶的長江水也帶有錦江春色。語本杜甫《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
⑦南山遺愛守:朱壽昌曾任陝州通判,終南山在陝州之南,故稱他“南山守”。“遺愛”是頌稱其有德政。
⑧劍外:即劍(門山)南,指蜀中地區。蘇軾是四川眉山人,故自稱“劍外思歸客”。
⑨江表傳:書名,記載漢末群雄割據及三國時吳國的人物事跡,今已佚。這裏泛指記載吳國史事的書籍。
狂處士:指禰衡。他“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為在上者所不容。孔融曾數薦衡於曹操,衡因觸怒曹操,操將其送至荊州刺史劉表處,表又送他到江夏太守黃祖處。終因出言不遜,為祖所殺。
空洲對鸚鵡:禰衡曾作《鸚鵡賦》。死後葬漢陽江邊沙洲上,人稱鸚鵡洲。句意謂空自麵對著鸚鵡洲。李白《贈江夏韋太守》:“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
底事:何事。
飄忽:指死亡。
謫仙詩:指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那樣的優秀詩篇。追:追攀,趕上。黃鶴:指崔顥的《黃鶴樓》詩。傳李白見崔顥《黃鶴樓》詩,曾有擱筆之歎。其《登金陵鳳凰台》詩即追摹崔詩之作。句意謂希望朱壽昌象李白那樣,寫出優秀的詩篇與前賢爭勝。
南歌子湖州作①
山雨蕭蕭②過,溪橋瀏瀏③清。小園幽榭枕蘋汀④。門外月華如水、彩舟橫。
苕岸⑤霜花盡,江湖雪陣平。兩山遙指海門⑥青。回首水雲何處、覓孤城⑦。
【注釋】
①《蘇詩總案》卷十八:“元豐二年己未(1079年)五月十三日,錢氏園送劉扌為赴餘姚,並作《南歌子》。”字行甫,長興(今屬浙江)人。餘姚,在浙東。時蘇軾到湖州任才半月。
②蕭蕭:雨聲。柳永《八聲甘州》:“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③瀏瀏:風疾貌。晉潘嶽《寡婦賦》:“雪霏霏而驟落,風瀏瀏而夙興。”
④幽榭枕蘋汀:幽靜的水榭下臨長滿蘋花的灘地。榭:建在台上的敞屋。蘋:草名,似萍而大。梁柳惲《江南曲》:“汀洲采白蘋。”即在湖州時作。
⑤苕(tiáo)岸:苕溪之岸。苕溪源出天目山,兩岸多苕花(蘆葦之花),在湖州附近彙較溪而彙入太湖。
⑥海門:錢塘江入海口,兩岸有山對峙。此為劉扌為赴餘姚時將經過之處。
⑦孤城:指湖州。二句寫行者對居者的留戀。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①
雙溪②月,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紅心未偶,綠衣偷結③。
背風迎雨流珠滑④,輕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煙鬟未上,玉杯微缺⑤。
【注釋】
①元豐二年(1079年)知湖州時作。調名即《憶秦娥》,詞為戲謔諧趣之作。賈耘老:名收,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有詩名,其居有浮暉閣,蘇軾嚐登之,又常念其家貧。後蘇去,耘老作亭名“懷蘇”,並題其詩集為《懷蘇集》。耘老之妾因梳有“兩髻並前如雙荷葉”的發型,故蘇軾取名為“雙荷葉”,見吳聿《觀林詩話》。詞中既寫荷葉,兼喻小妓。
②雙溪:指湖州的苕溪和較溪。
③“紅心”二句:謂雙荷葉並未成為賈耘老配偶,而僅為小妾。紅心:荷花的紅蕊。未偶:未結同心。綠衣:明指荷葉,實喻小妾。《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裏。”朱熹《集傳》:“言‘綠衣黃裏’,以比賤妾尊顯而正嫡幽微。”
④“背風”句:謂風雨中有水珠在荷葉上滾動。
⑤“煙鬟”二句:謂雙荷葉未曾結發(成為夫婦),即以身相許。玉杯:喻玉體。古禮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發。曹植《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發恩義深。”後遂以結發喻正室。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①
似花還似非花②,也無人惜從教③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④。縈損柔腸,困酣嬌眼⑤,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⑥。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⑦。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⑧。春色三分⑨,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