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章質夫:名螶(jiē),浦城(今屬福建)人,曆官吏部郎中、知越州,終資政殿學士。元豐中,提點湖北刑獄,以《水龍吟·楊花》詞寄蘇軾。蘇軾得之甚喜,回信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與章質夫》簡)時家屬未至,獨居定慧院,故雲“坐想四子”。作於元豐三年(1080年)春間。宋張炎《詞源》稱此詞“真是壓倒今古”。清沈謙《填詞雜說》謂此篇“幽怨纏綿,直是言情,非複賦物。”王國維《人間詞話》則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②“似花”句:梁蕭繹《詠陽雲樓簷柳》:“楊柳非花樹,依樓自覺春。”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雲:“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開即也。”
③從教(jiāo):聽任、任從。
④無情有思:杜甫《白絲行》:“落絮遊絲亦有情。”思,與柳絲之“絲”諧音雙關。
⑤嬌眼:以柳眼喻美人之眼。唐元稹《生春》詩之九:“何處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⑥“夢隨風”三句:化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⑦落紅難綴:落花難以重綴枝頭。
⑧一池萍碎:作者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其實隻是巧合,並不科學。姚寬《西溪叢話》卷下雲:“楊、柳二種,楊樹葉短,柳樹葉長。花即初發時黃蕊,子為飛絮。今絮中有小青子,著水泥沙灘上,即生小青芽,乃柳之苗也。東坡謂絮化為浮萍,誤矣。”
⑨春色三分: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一謂語本葉清臣《賀聖朝》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定風波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③。竹杖芒鞋④輕勝馬,誰怕,一蓑⑤煙雨任平生。
料峭⑥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⑦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⑧,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①三月七日:指元豐五年(1082年)的三月七日,即蘇軾貶黃州後的第三個春天。
②沙湖:在黃州東南三十裏處。蘇軾這次到沙湖,是來相田。
③吟嘯:吟詩長嘯。表現出一種不為風雨所困,灑脫自若的神態。《晉書·謝安傳》:“嚐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湧,諸人並懼,安吟嘯自若。”
④芒鞋:芒草編織的鞋。
⑤蓑(suō縮):蓑衣,用草編製的雨衣。
⑥料峭:風寒貌,多指春寒。
⑦斜照:指夕陽。
⑧蕭瑟處:指上片風雨“穿林打葉”處。
醉翁操①
琅琊幽穀②,山川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③。醉翁④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⑤聞之,往遊,以琴寫其意,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⑥。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製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⑦,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⑧,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圓⑨,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寐,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注釋】
①此詞元豐五年(1082年)應廬山道人崔閑之請,作於黃州,是倚聲填詞的佳作。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八雲:“方其補詞,(崔)閑為弦其聲,(東坡)居士倚為詞,頃刻而就,無所點竄。”並引蘇軾《與本覺真禪師書》雲:“沈君信手彈而與泉合,居士縱筆作詞而與琴會。”可見當時創作的默契之深。近人鄭文焯評曰:“讀此詞,髯蘇之深於律可知。”(《手批東坡樂府》)。
②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縣西南。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幽穀:幽深的山穀。
③若中音會:好像與音樂的節奏自然吻合。
④醉翁:歐陽修的號。
⑤沈遵:歐陽修《醉翁吟》:“餘作醉翁亭於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聞而往遊焉,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
⑥絕倫:無與倫比。
⑦繩約:束縛,限製。
⑧捐館舍:死亡的婉稱。《戰國策·趙策》:“今奉陽君捐館舍。”鮑彪注:“禮:婦人死曰捐館舍,蓋亦通稱。”按歐陽修卒於熙寧五年(1072年)。
⑨琅然:象聲詞,響亮貌。清圓:清新圓潤。
娟娟:美好貌。杜甫《狂夫》:“風含翠筿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
“荷蕢(kuì)”二句:《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荷蕢:背著草筐,此喻懂得音樂的隱士。
“醉翁”二句:謂歐陽修吟詠之聲跟山間泉水之聲相應。
童巔:山頂光禿。《釋名·釋長幼》:“山無草木曰童。”
回川:漩渦。李白《蜀道難》:“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思翁”句:謂思念醉翁無時或釋。無歲年,不論歲月。
徽:琴徽,係弦的繩。《漢書·揚雄傳》:“今夫弦者,高張急徽。”注:“徽,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後世多指琴麵13個指示音節的標誌為徽。此句謂試聽弦外之音。
念奴嬌
赤壁①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④。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