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曆城(山東濟南)人。初為耿京義軍掌書記,奉表南歸。曆江陰簽判,廣德軍通判,知滁州,提點江西刑獄,後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提點兩浙西路刑獄。以被劾落職,寓居上饒十年。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複遭誣劾,退居鉛山。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曆知鎮江、隆興府,旋又遭誣落職,卒於鉛山。一生以恢複為誌,詞與蘇軾並稱“蘇辛”。有《稼軒詞》四卷,《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另有輯本《稼軒詩文抄存》。
滿江紅①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②如雪。春正好,見龍孫③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裏夢,子規叫斷三更月④。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注釋】
①作年無考。
②荼蘼:亦稱酴蘼,以色似酴蘼酒而名。春末夏初開白花。
③龍孫:竹筍的別名。
④“蝴蝶”二句:唐人崔塗《春夕》:“蝴蝶夢中家萬裏,杜鵑枝上月三更。”蝴蝶夢:莊子夢見自己化為蝴蝶(《莊子·齊物論》),後人遂以蝴蝶稱夢。子規,亦名杜鵑,傳為蜀君望帝所化,啼時泣血,聲作:“不如歸去”,故亦名思歸鳥、催歸鳥。
祝英台近
晚春①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②。怕上層樓③,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
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④。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⑤。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⑥。
【注釋】
①這首寫離別思念的詞,寄托了作者對北方失土的懷念。
②寶釵:婦女頭上戴的首飾。寶釵分,喻指分別,南宋時也盛行這種分釵送別的風俗。桃葉渡,在今江蘇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這裏指送別的地方。煙柳,晚春一片柳蔭如煙的景色。南浦,南岸的水濱。江淹《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以後的詩人就常用南浦作為送別的典故。
③層樓:高樓。
④斷腸:形容悲痛到極點。飛紅:落花。這三句意為:落花無人收管,更沒有人去勸阻黃鶯停住歌唱!
⑤覷(qù去):細看、斜視。簪,插戴。這三句是細致描寫用簪花卜測離人歸期的心理,取下簪上,簪上了又取下。
⑥羅帳:古時用絲織物做的帳子。哽咽:悲痛氣塞,說不出話。解,懂得。這五句是借夢境寫懷念親人的感情。作者襲用愛情的外殼,從“怕上層樓”到“哽咽夢中語”,逐步深入地抒寫對中原故人的思念,極為深切。
水調歌頭
盟鷗①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②開。先生杖屨③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④。白鶴在何處,嚐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⑤,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注釋】
①作於淳熙九年(1182年)春,時帶湖新居初成,稼軒罷官家居。盟鷗:與鷗鳥結盟,表示擺脫官場,隱居水鄉。
②翠奩(lián):綠色的鏡匣。喻帶湖。
③杖屨(jù):竹杖、麻鞋。
④“凡我”三句:戲擬古代會盟用辭,《左傳·魯公九年》:“齊盟於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⑤疇(chóu)昔:往昔。
踏莎行
賦稼軒,集經句①。
進退存亡②,行藏用舍③,小人請學樊須稼④。衡門之下可棲遲⑤,日夕牛羊下⑥。
去衛靈公⑦,遭桓司馬⑧,東西南北之人也⑨。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注釋】
①閑居帶湖初期之作。稼軒:作者屋舍名,後即以此為號。集經句:集儒家經典語為詞。
②進退存亡:《易經·乾文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③行藏用舍:《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④樊須請稼:《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樊遲出。子曰:
‘小人哉,樊須也!’”樊須:字子遲,孔子弟子。學稼:學種莊稼。
⑤“衡門”句:《詩經·陳風》有《稀門》詩:“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衡門:橫木為門。棲遲:居住。
⑥日夕牛羊下:《詩經·王風·君子於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⑦去衛靈公:離開衛國。《論語·衛靈公》:“衛靈公問陳(同“陣”)於孔子,孔子對曰:
‘……軍旅之事,未嚐學也。’明日遂行。”
⑧遭桓司馬:《孟子·萬章》:“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是時孔子當厄。”桓司馬:宋國司馬桓魋。
⑨“東西”句:《禮記·檀弓》記孔子語:“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言其四方飄零。
“長沮”句:襲用《論語·微子》語。耦而耕:二人合耕。
“丘何為”句:用《論語·憲問》微生畝語。是:如此。棲棲:忙碌貌。
水龍吟
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①
渡江天馬南來,幾個真是經綸手②?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③。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④!算平戎萬裏,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⑤?
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⑥。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⑦。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⑧。待他年,整頓乾坤⑨事了,為先生壽。
【注釋】
①甲辰歲: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韓南澗:即韓元吉,南宋主戰派,宋孝宗初年任吏部尚書,晚年徒居上饒,與辛棄疾常有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