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看搖”二句:寫餘叔良飄逸的隱士風度。
明月:指明珠。青霓:喻指道家服裝。
相君:看你。相:觀察。高節:高風亮節。
耕岩:漢名士鄭子真(名樸)隱居不仕,耕於岩石之下。(見揚雄《法言·問神》)後因以“耕岩”指隱居處。釣溪:釣魚之溪畔,亦指隱居處。
村簫社鼓:指民間鼓樂。
鬆蓋:鬆樹狀如傘蓋。雲旗:以雲為旗。此句歌頌餘叔良的高節。
吊古:憑吊往古之事。
“一片”句:用劉禹昭“句向夜中得,心從天外歸”詩意(見《詩話總龜》卷十)。
楚些:《楚辭·招魂》句尾皆曰“些”,因此“楚些”代表《楚辭》。
減字木蘭花
紀壁間題①
盈盈淚眼,往日青樓天樣遠。秋月春花,輸與尋常姊妹家。
水村山驛,日暮行雲無氣力。錦字②偷裁,立盡西風雁③不來。
【注釋】
①詞作於淳熙六、七年(1179—1180年)間,時稼軒在湖南安撫使任上。
②錦字:謂書信。
③雁:魚雁傳書,此指捎信無人。
行香子
三山作①
好雨當春,要趁歸耕,況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②,側聽簷聲③。恨夜來風,夜來月,夜來雲。
花絮飄零,鶯燕丁寧④,怕妨儂⑤,湖上閑行。天心肯後⑥,費甚心情。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
【注釋】
①三山:即今福州市。
②坐地:坐著。地:助詞。
③簷聲:簷間滴水聲。
④丁寧:即叮嚀,囑咐。
⑤儂:你。
⑥天心:天意。暗指皇帝的旨意。肯:同意。
最高樓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①吾衰矣②,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③。暫忘設醴抽身去④,未曾得米棄官歸⑤。
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⑥。更作個,亭兒名亦好⑦。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⑧。便休休⑨,更說甚,是和非。
【注釋】
①詞約作於紹熙五年(1194年),時稼軒在福建安撫使任上。乞歸:請求罷仕。止:勸阻。
②吾衰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③“富貴”句:蘇軾《宿州次韻劉涇》:“晚覺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貴有危機。”
④“暫忘”句:用下文“穆先生”事。《漢書·楚元王傳》:“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戊即位,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醴(lǐ)酒:用醴泉之水釀成的酒,味甘美。
⑤“未曾”句:用下文“陶縣令”事。《宋書·陶潛傳》:“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我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⑥佚(yì)老:老來安樂之意。《莊子·大宗師》:“佚我以老。”佚,通“逸”。
⑦亦好:戎昱《中秋感懷》:“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⑧“一人”句:當時俗語。範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之四,自注:“吳諺雲:一口不能著兩匙。”
⑨休休:退隱,罷休。
瑞鶴仙
賦梅①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②。溪奩③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豔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④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隻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注釋】
①詞作於紹熙三年至五年(1192—1194年)閩中任上。
②“雁霜”三句:韓亻屋《半醉》:“雲護雁霜籠淡月,雨連鶯曉落殘梅。”雁霜:濃霜、嚴霜。
③溪奩:以溪水為鏡。
④龍綃:即鮫綃,傳說為海上鮫人所織之綃。
柳梢青
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①。
白鳥相迎,相憐相笑,滿麵塵埃②。華發蒼顏,去時曾勸,聞早歸來③。
而今豈是高懷,為千裏蓴羹計哉④!好把移文⑤,從今日日,讀取千回。
【注釋】
①代白鷗見嘲:代替白鷗以自嘲。
②白鳥相迎:作者出仕時曾寫有:“朝來白鳥背人飛。”故此次歸來,以“白鳥相迎”起句。餘見前《浣溪沙·細聽春山杜宇啼》詞注及說明。滿麵塵埃:滿臉灰塵。
③華發蒼顏:花白的頭發,蒼老的麵容。去時:指紹熙三年春赴福建提點刑獄時。聞早:趁早。
④高懷:高潔的情操懷抱。作者上表乞歸未成,反而被劾“貪饕”“奸贓”,故自嘲說:如今我哪能稱得起是高尚的情懷呢?蓴羹計:見前《水龍吟·楚天千裏清秋》注⑤。
⑤移文:即《北山移文》,見前《浣溪沙·細聽春山杜宇啼》詞注⑥。
玉樓春
戲賦雲山①
何人半夜推山去②,四麵浮雲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③。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