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奮戰辛勤在殘疾人事業工作一線的各級殘聯領導和工作者致敬!現在,我想談談關於創辦聾人報的事項及其作用與意義。
1998年,全國第一份由聾人協會自己編輯的聾人報的誕生以來,在各地殘聯領導下許多聾人協會紛紛編印了聾人報,如《上海聾人》、《南昌聾人》、《武漢聾人》、《濟南聾人報》、《淮揚聾人報》等,受到了廣大聾人的歡迎,也得到了中國聾人協會和當地殘聯的好評。在其影響下,2000年7月份開始我籌備編輯《蘇州聾友報》,我認為“聾友”比“聾人”更有親切感。當初我辦報為發展殘疾人事業出力是我的願望,可是由於我缺乏辦報經驗和條件,隻好擱置。後來2003年年底我自費購置了電腦、打印機和掃描儀,2004年開始搜集資料,在辦報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聾人的支持,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於同年6月份才印成了第一期《蘇州聾友報》,已向市聾人協會主席譚老師征求意見,譚老師的態度是積極的。譚老師表示,為蘇州聾人辦簡報是好事,但未經殘聯許可而私下亂辦報是違法的,目前殘聯工作也有困難,資金也有限,暫時不要麻煩殘聯,等時機和條件成熟再說。我接受了譚老師的意見,又隻好擱置。
我曾在蘇州市盲聾啞學校、南京金陵科技學院讀書期間分別主編了簡報《校園生活》和《心聲》,雖然這些簡報簡陋,但辦報鍛煉了我編輯和排版的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還曾幾次幫助過上海市閘北區聾人協會排版設計《閘北聾人報》。我對報結下了不結之緣。
好在我們蘇州殘聯非常重視殘疾人的文化生活,一份麵向殘疾人專門協會和殘疾人的刊物《摯友》於2005年6月份麵世了,我非常高興,希望《摯友》能成為廣大殘疾人的良師益友。但是,我考慮到《摯友》主要麵向各類殘疾人,其內容絕大部分都不是和聾人生活息息相關。在各類殘疾人中,聾人人數是最多的,我們蘇州聾人普遍特點是文化水平不高、信息比較封閉、接受思想教育程度較低,因此我們廣大聾人迫切需要有一份專門麵向聾人的刊物。
我認為創辦聾人報具有很大的意義與作用:
一、通過聾人報,能夠密切聾人協會與聾人的血肉關係,反映聾人的心聲和需求,活躍聾人的文化生活,豐富聾人的精神生活,讓聾人協會更好地充分發揮“代表、服務、維權”的作用,這是真正實踐“三個代表”的一個具體體現,這是符合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提出的專門協會“三個活躍”要求,這也是符合廣大聾人的共同願望和利益。
二、通過聾人報,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殘疾人事業的方針、政策,對廣大聾人進行思想、政治、法律、時事和精神文明方麵的教育,激勵聾人積極關心國家大事及殘疾人事業,提高聾人的全麵素質,讓更多的聾人回歸主流社會。
三、當前新聞媒體屢次報道不少聾人違法犯罪的事例,這雖是事實,但無中生有、弄虛作假的現象較突出,嚴重影響了聾人在社會上的形象,特別是用人單位對聾人的印象非常偏見,造成許多勤勞善良的聾人就業非常困難。通過聾人報,能夠宣傳聾人中的好人好事,聾人犯罪是個別的,但不代表我們主流群體,樹立聾人的正麵形象,反映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並不失時機地把這些正麵內容引導給新聞媒體,反映聾人真實情況,也可以適當批評個別聾人的不良思想、不良傾向,改變社會上對聾人的偏見和誤解,以正確的方向來引導輿論。
我認為辦好聾人報應當接受殘聯的領導和指導,明確簡報的方向和目標,這樣對聾人有利,也對發展殘疾事業有利。根據中國殘聯文件《關於加強地方殘聯專門協會工作的意見》規定:“為專門協會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經費。在安排年度業務經費時,要把專門協會工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及《關於確定擴大專門協會工作試點單位的通知》規定:“專門協會試點工作由當地殘聯具體領導,有條件的可成立專門協會工作辦公室,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承擔各專門協會的日常工作;專門協會活動經費,市級每個協會每年不少於1萬元,經濟條件好的可逐步增加經費投入,確保各專門協會開展活動。”我認為,辦聾人報可以考慮從聾人協會活動經費專款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經費作為辦報費用,還可以考慮能否在聾人協會辦公室設立聾人報編輯部,並配備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必要的辦公設備,為兼職的聾人工作人員編輯、排版提供方便。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可以考慮每月或雙月出版一次。
希望殘聯給予重視與支持,盡快落到實處,支持發展殘疾人文化事業。願殘疾人文化奇葩綻開得更加絢麗多彩,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