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異》

餘一子曰明進,大恐懼,不知所為;意新居不祥,乃撤屋拔樹,夜徙去,遂獲全焉。嘻!推而征之,則眾君子謀於社以亡曹,婦人來焚糜竺之室,信不虛矣。

——《記異》

明年秋,予與兄出遊,因複至是。視胤之居,則井湮灶夷,礶然惟環牆在,裏人無敢居者。異乎哉!若然者,命數耶?偶然耶?將所徙之居非吉土耶?抑王氏有隱慝,鬼得謀而誅之耶?茫乎不識其由。且誌於佛室之壁,以俟辨惑者。

——《記異》

僧坊眾惜之,予亦惜之;非不是圖,財力不足。暨十三年,予作《景雲律師塔碑》成,景雲弟子饋絹百匹。予以法施淨財,義不已有,即日移用作藏西廊。因請寺長老演公、滿公、琳公等經之,寺綱維令、杲、靈、達等成之:蓋欲護前功,償始願,非住於布施相、功德心也。其集經名數,與創藏由緣,詳於李肇碑文;此但書新作西廊而已。

——《東林寺經藏西廊記》

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如)幢。次見泉,如瀉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絕線。遂相與維舟岩下,率仆夫芟蕪刈翳,梯危縋滑,休而複上者凡四〔五〕焉。

——《三遊洞序》

仰睇俯察,絕無人跡;但水石相薄,磷磷鑿鑿,跳珠濺玉,驚動耳目。自未訖(戍)〔戌〕,愛不能去。俄而峽山昏黑,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晶瑩玲瓏,象生其中,雖有敏口,不能名狀。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將去,憐奇惜別,且歎且言。

——《三遊洞序》

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遊大林寺序》

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文句。因與集虛輩歎且曰: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遊,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遊大林寺序》

以予愚直,常信其言。苟於今不我欺,則子之道庶幾光明矣。又欲使平生故人,知我形體已悴,誌氣已憊,獨好善喜才之心未死。

——《代書》

因從容問其官名,則曰:無得矣。問其生業,則曰:無加矣。問其仆乘囊輜,則曰:日消月脧矣。問別來幾何時?則曰:二十有三年矣。嗟乎侯生!當宣城別時,才文誌氣,我爾不相下。今予猶小得遇,子卒無成。由(予)〔子〕而言,(子)〔予〕不為不遇耳。嗟乎侯生!命實為之,謂之何哉?言未竟,又有行色;且曰:欲謁東諸侯,恐不我知者多,請一言以寵別。予方直閣,慨然竊書命筆以序之爾。

——《送侯權秀才序》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隱也。

——《冷泉亭記》

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複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裏君造〔作〕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補)〔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

——《冷泉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