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陛下肇建皇極,初受鴻名,夙夜憂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舉一事,無不合於道,便於時。故天下之心,顒顒然日有望於太平也。然今後萬一事有不便於時者,陛下豈不欲聞之乎?萬一政有不合於道者,陛下豈不欲革之乎?候陛下言動之際,詔令之間,小有遺闕,稍關損益,臣必密陳所見,潛獻所聞。但在聖心裁斷而已。臣又職在中禁,不同外司。欲竭愚衷,合先陳露。伏希天鑒,深察赤誠。無任感恩欲報,懇款屏營之至。
——《初授拾遺獻書元和三年進》
右,貞亮元是舊人,曾任重職。陛下以太原事弊,使替輔光。然臣伏聞貞亮先充汴州監軍日,自置親兵數千;又任三川都監日,專殺李康兩節度使,事跡深為不可。為性自用,所在專權。若貞亮處事依前,即太原卻受其弊。雖將追改,難以成功。其貞亮發赴本道之時,恐須以承前事切加約束,令其戒懼。此事至要,伏惟聖心不忘。
——《貞亮》
右,希朝前在振武,威令大行。至今蕃戎,望風畏伏。況又勤儉信實,所在士卒歸心。今若太原要人,無出希朝之右。伏恐聖意慮其有年。臣又訪聞:希朝筋力猶堪驅使,但且令鎮撫,必愜軍情。待其一二年間,威製成立,然後擇能者,即必易守成規。則雖老年,事須且用。其靈武比太原雖小,亦是要鎮。如納臣愚見,伏恐便須擇人與希朝相代。謹具奏聞。
——《範希朝》
右,伏見大曆已來四十餘載,宮中人數,稍久漸多。伏慮驅使之餘,其數猶廣。上則虛給衣食,有供億縻費之煩;下則離隔親族,有幽閉怨曠之苦。事宜省費,物貴遂情。頃者已蒙聖恩,量有揀放。聞諸道路,所出不多。臣伏見自太宗、玄宗以來,每遇災旱,多有揀放。書在國史,天下稱之。伏望聖慈,再加處分。則盛明之德,可動天心;感悅之情,必致和氣。光垂史冊,美繼祖宗。貞觀、開元之風,複見於今日矣。非小臣愚懇,不能發此言;非陛下英明,不能行此事。如蒙允許,便請於德音中次第處分。
——《請揀放後宮內人》
右,臣三五日來,聞於時議,雲前件所進者,並是於由頁愛妾,被普寧公主暗欲選進。今於由頁所進,事非獲已者。臣未知此說虛之與實,再三思之,皆為不可。何則?於由頁自入朝來,陛下待之,深得其所。存其大體,故厚加寵位;知其性惡,故不與威權。中外人情,以為至當。在於於由頁,亦自甘心。
——《論於由頁所進歌舞人事宜狀》
今因普寧奪其愛妾,眾人既有流議,於由頁得以為詞。臣恐此事不益聖德。在臣愚見,豈敢不言?伏見陛下數月以來,分別邪正,所有製斷,所有處置,無不合於公論,無不愜於人情,惟此一事,實乖時體。關於損益,臣實惜之。今道路雲雲,皆有此說。是於由頁自進,亦恐外人不知,去就之間,恐須卻賜於由頁。內足以辯明聖意,外足以止息浮詞,又令於由頁有所感戴。臣所聞所見如此,伏恐陛下要知,輒敢密陳,庶裨萬一。
——《論於由頁所進歌舞人事宜狀》
右,臣竊有所聞,雲王鍔見欲除平章事,未知何故,有此商量。臣伏以宰相者,人臣極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合輕授。王鍔既非清望,又無大功,若加此官,深為不可。昨日裴均除平章事,內外之議,早已紛然。
——《論王鍔欲除官事宜狀》
私相謂曰:誰不如王鍔邪?故臣以為深不可也。其王鍔歸鎮與在朝,伏望並不除宰相。臣尚未知所聞信否,貴欲先事而言。或恐萬一已行,即言之無及。伏惟聖鑒,俯察愚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