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經典長篇。藝術地反映、再現乃至實錄了呂梁人民、呂梁民兵的抗日英雄傳略。原創的那種勃勃朝氣,原生態的那種鮮活粗糙,自然流露的地方風格,不加雕飾的白描手法,滋養了幾代作家。這樣一部經典,不曾拍攝影視作品,與其說是一個缺憾,莫如說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偉大的機遇。

據說,《呂梁英雄傳》有中國的當紅編劇之一進行過劇本改編。但馬老師不能滿意。不僅僅是地方風格的把握,還有對60年前那場戰爭的理解和重新認識,更有與馬老師本人想法的熔鑄契合,那次改編都未能盡如人意。馬老師客氣地評價曰:不能說人家改編的不好,奈何已經不是咱的“呂梁”英雄傳;完全可以稱為燕山英雄傳或者泰山英雄傳。《呂梁英雄傳》從來沒有改編過影視作品,馬老師的態度是,與其改編不好,播映的時候看得人病了,寧肯不改。而一旦出售了原著的改編權,原著作者對改編將失去任何實際控製。馬老師不得已拿出的辦法是,我們先來進行改編,待劇本合心可意之後,再將原著與劇本綁到一起來一並出售。

於是,就有了“馬烽點將”一說。

這時,距馬老師首肯我的創作又過去了15年。

如實說,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但在同時也對改編的難度有充分認識。

從對於馬老師和西老師的情感來說,我當然樂意接受任務;既能為兩位老師做點事情,在我個人也是名利雙收,何樂不為。但我還是有些猶豫,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創作思路與馬老師的改編預期,能否最終達成契合。所以,我當時對馬老師的愛女夢妮說,我老子剛去世,我這是跑到另一個“老子”跟前去呀!況且,我老子看我一無是處,尋常臭罵狗血淋頭,好在他卻不懂寫作,對我的創作無法指責訓斥;馬老師在創作上是什麼等級的人物,我真的可能就是“一無是處”啦!

與馬老師具體如何商談、如何磨合,如何聆聽他的指導、如何堅持我的想法,是動手改編劇本之前的必然過程。

起初研討,大致是這樣一個狀況:我希望能夠探測出馬老師的改編要求究竟會高到什麼程度,馬老師也必然要抻量我到底有多肥多大、幾斤幾兩。估計有許多方麵,看法應該比較統一。比如,原著是一係列串珠式的故事,要重新編撰扭結為一個大故事。劇本的整體風格,要做到修舊如舊。作為電視劇,最當緊的是好看,才能寓教於樂,否則任何偉大的構想都將不如一個狗屁還有些臭氣。製片方的要求是在抗戰60周年上中央電視台播出,估計到時做同樣努力的決不會僅僅是山西人一家絕頂聰明,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呂梁英雄傳》影響固然巨大,電視劇是否能產生同樣巨大的影響,遠在未定之天。我們必須以自己的藝術功底、創作實力去博取一個脫穎而出。等等想法,很快達成一致。

所謂改編,包括重新編撰故事,其中必然要有對曆史的重新認識和重新評價,而決不僅僅是編故事。那是匠人的手藝,不是藝術家的創造。那樣的話,馬老師不必專門點將張石山。就說在風格上要求修舊如舊,談何容易。馬老師是曾經準備自己動手進行改編來著,我的任務差不多是要替代馬老師來執筆。我如何化他的種種思考為我的思考?我又如何化自己的本型本相為馬老師的法身法相?

沒有深厚的生活積累、沒有相當的悟性才情,磨合將異常困難,改編將很難成功。編劇被馬老的威名氣象壓迫、過分萎縮,劇本非常可能鸚鵡學舌、邯鄲學步而裹足不前,難得有所突破;編劇強調自我、過分破格,劇本又非常可能變成所謂“戲說”、乃至成為“胡說”。除了在藝術風格上修舊如舊進行把握的同時,我們必須奉獻給當今觀眾一部耳目一新的劇作。所以,風格欲其舊而內容欲其新,我的改編必須把握這樣一個尺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對於我體悟原著精髓、揣測馬老師如今的思路,馬老師相當滿意;尤其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對於我嚐試大膽創新的種種構想,馬老師耄耋高齡,思想並未僵化,脾性也不固執,大度予以首肯,可謂與時俱進,堪稱從諫如流。

首先,馬老師對他們自己的原著有相當清醒的認識。坦率承認當時年輕,寫作功底遠遠不夠;將一些民兵英雄的故事串編起來,也不很合乎長篇小說的結構章法。如今要改編電視劇,必然有重新結構故事骨架的任務。

其次,對原著中的若幹內容,馬老師也不乏誠懇檢討,器量豁達。比如對地主康錫雪的描寫,其政治態度好像天然要投靠鬼子、其生活作風是個扒灰的公公,馬老師承認那並不是從生活出發、而是從某種理念出發的東西。杏綿老師在一旁插言說,“在我們河北,最先起來打鬼子的,都是地主”。是啊,地主不僅有家產需要保護,他們又何嚐沒有決不弱於一般農民的強烈民族情感;地主的子弟們讀聖賢書而有新文化,有鮮明的民族觀念、極高的抗日覺悟;何況地主們也有實力購買槍支、組建抗日隊伍。這實在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馬老師則一再強調,當時我們的晉綏邊區,有牛有欄、劉少白等著名開明紳士,毀家紓難、積極參與支持了中華民族的抗日事業。賀龍的120師,冬天沒有禦寒衣服,僅牛有欄一次捐助就裝備了八路軍整整一個團!不幸的是,當抗日剛剛勝利,我們在土改運動中就殘酷鬥爭了牛有欄這樣的有功之臣,直至迫害致死。馬老師說,我們的電視劇要側麵介紹這些開明紳士,表彰他們的曆史功績。老作家老革命,對曆史能有如此誠懇的反思,真是讓人如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