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北伐戰爭如火如荼,孫殿英所在的直魯聯軍眼看就要被蔣介石消滅了。孫殿英見風向不對,趕緊向蔣介石投誠,同時,為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率部退守薊縣和遵化一帶,這裏是清朝東陵所在地。孫殿英被蔣介石收編後委任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
對孫殿英這樣的雜牌軍,蔣介石向來是邊打邊拉的,等利用價值一消失,就變臉任其自生自滅。孫殿英作為老油條當然知道這個道理,為了給自己籌措軍餉,他以軍事演習為名,盜發了清東陵。大批地下珍寶被收羅到他口袋中,一時間輿論大嘩,但孫殿英不惜血本給民國上上下下的人行賄,竟然將這樁民國最大的盜墓案壓了下來。連象征性的替罪羊都沒有找就不了了之了。
1930年春,閻錫山和馮玉祥聯合反蔣,聲勢極大,看到風向轉變的孫殿英趕緊又再次依附於馮、閻名下,被委任為第四方麵軍第五路總指揮兼安徽省主席。但這一寶顯然押得有點誤差,這場本來會贏的戰爭在張學良武裝入關調停的情況下瞬間翻盤,孫殿英差點被打光了老本,好在他審時度勢,很快就投入張學良的懷抱,當上了張學良部第四十師師長。
孫殿英的個人信用在軍閥圈中徹底破產了。蔣介石想除掉這個反複無常的家夥,於是想了一個妙計:委任孫殿英為“青海屯墾督辦”。那時的青海是地方軍閥馬步青、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等“四馬”的天下,也是蔣介石想除掉的對象,現在派一個孫殿英過去,就是讓他們互相廝殺,消耗實力。果然,“四馬”聯合起來,武力抗拒孫殿英。四馬聯軍約4萬餘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孫殿英本來就不能打仗,雖然人多也無濟於事,在兵力消耗得差不多時,閻錫山和蔣介石出麵善後,閻錫山出兵斬斷他回山西的路,蔣介石也下明令撤銷其本兼各職,孫殿英一敗塗地,殘餘的一點勢力都被閻錫山收編了。小流氓遇上大流氓,隻能認倒黴。
1931年,九·一八事變給了孫殿英東山再起的機會,他投靠急需用人的張學良,升任第四十一軍軍長。1932年2月,日軍三萬餘人向熱河進攻,孫殿英奉張學良之命率第四十一軍由山西馳援熱河,向赤峰前進。當時,駐守熱河的東北軍湯玉麟部和萬福麟部與敵一觸即潰,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孫殿英部進抵赤峰,即展開阻擊戰,相持達七晝夜,後退往猴頭溝門,繼續與敵作戰十餘日,最終戰敗而後撤察哈爾。這一仗大大改善了孫殿英的聲譽,並且趁機吞並了湯玉麟的兩個騎兵旅、一個步兵團以及其他各路義勇軍。孫殿英從抗日中嚐到了甜頭。日本的入侵讓中國的政局重新洗牌。孫殿英的見風使舵招數有了大大的用武之地,他在日本人、國民黨嫡係部隊、雜牌軍、八路軍之間周旋,各方力量都不敢小覷他。一來二去,孫殿英又把隊伍發展到一萬多人。到1938年夏,孫殿英的勢力已經讓蔣介石都不得不給予重視,給了他一個“暫編第五軍”的番號,有了這個正式名分,孫殿英更是有恃無恐,加緊擴軍。
孫殿英雖然從抗日中嚐到了甜頭,但一旦形勢變了,他當然也會“與時俱進”。1943年4月,抗日形勢極其艱困。日軍出動二十萬人進攻太行山區。4月23日,日軍將孫殿英部防地四麵包圍,被包圍的孫殿英見風向已經變了,趕緊率部投降日軍,當上了偽軍“和平救國軍”的司令,為了向日本主子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他多次配合日軍與抗日部隊作戰。剛剛累積起來的抗日聲譽瞬間又被他棄之如敝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孫殿英知道蔣介石一心反共的心理,趕緊向蔣介石再次投誠,搖身一變為“國民黨先遣軍”,不等蔣介石命令就賣命地攻打八路軍,以換得蔣介石的信任。蔣介石當然不會放著他這個棋子不用,把他的漢奸罪名都免去了。
孫殿英的投機行為在解放戰爭中徹底失敗了。在麵對共產黨的時,他的一切鬼蜮伎倆都失效了。他終於作為“戰犯”進入了他早就應該進去的地方——監獄。如果能夠認真改造,他也許還能像其他戰犯一樣獲得特赦呢。但是,也許老天不願再看到這個令人惡心的劣等人物留在世上太久,孫殿英因吸毒的後遺症在獄中離世。在曆史書中,他被永遠地定格在“東陵大盜”和“漢奸”這兩個可恥的稱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