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民國34(2 / 2)

鏢局最輝煌的時代,北京足有上百家,散落在各個河流碼頭的鏢局就更多了。但現代社會的槍炮以及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逐漸使以格鬥為基礎的保鏢行業走上了下坡路。這是個尷尬的處境:社會如果大亂,不管武術多好都不安全;社會如果太平,根本用不上鏢師。而恰好民國正是一個總是在大亂和大治中間轉換,鏢局就像一個平常老百姓一樣,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慢慢地,中國的鏢局隻剩下了首都北京的那幾家,而北京的那幾家又隻剩下了會友鏢局一家。會友鏢局能存活下來並不是因為社會還有保鏢業務可供運作,而是它自動轉行成了保安公司。通過個人關係,會友鏢局成了李鴻章家族以及京城各個富戶的指定保安公司,叱吒風雲的鏢師們成了看家護院的門衛,這讓一直媲美俠客的鏢師們很感到無奈。

需要專業保安公司的豪門也越來越少了。到了後來,會友鏢局的主營業務成了給北京城著名的商業街“大柵欄”做保安。“大柵欄”是前門一條最著名的商業街,因為街口有麵大柵欄門而著名。北京的商戶一方麵是中國最幸福的,有各種一流實力的消費者來支撐市場,另一方麵又是中國最不幸的,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商戶就跟著吃掛落。在民國初年袁世凱與南京臨時政府孫中山的角力中,北洋軍閥自導自演了一場鬧劇,由幾隊大兵謊稱因袁世凱要去南京就職而發生兵變,到北京最著名的商業區搶劫。這是一場表演,但各家商戶都要被迫用血本來當群眾演員。

在士兵們湧入前門大街時,會友鏢局的專業能力爆發了。他們用最快的速度關閉了大柵欄,並使出一生所學,抵擋住了潮水一般的士兵們。大柵欄的商戶們毫發無損,從而更加信任會友鏢局。

當年的超級大鏢局現在隻剩下了這麼一項小業務,顯然不能維持基本生存了,這種服務也要身懷絕藝的鏢師們來做簡直太掉價了。會友鏢局終於也頂不住社會的發展,隻好在民國成立之後的第九年吃上了散夥飯,這頓飯是鏢師們作為鏢師吃的最後一頓飯。

鏢局消失了,但它的靈魂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當年一些依附在鏢局的業務成了當紅的行業,最大的當屬錢莊。在清朝末年,各地商戶的現金交易要通過鏢局代為收支,於是錢莊這一經濟的血脈被鏢局鏢師們的體溫焐熱了。錢莊也是鏢局的經濟化身。

鏢局的精神是鏢師,那些身懷絕技的鏢師從來不願去當沒技術含量的保安,他們中的大多數成了各種體育團體的精神領袖。從此之後,武術終於從實用中脫離出來,成了真正的體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