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封閉式基金正式上市。許敏參與申購並中簽,具體份數忘記了。當時買封閉式基金還有抽獎活動,許敏中了個1500元的大紅包,心裏那個樂啊。那時候許敏對基金的操作思路依然與股票操作差不多,玩短線,打遊擊。但是那會的基金市場活躍度很差,封閉式基金價格每天的波動幅度非常小,隻有幾分錢的區間,市場的換手率也很低,短線很難見效。
2000年底,許敏因為要買房子,將名下的股票和基金全部賣掉,除了收回八萬多塊的成本,賺了三萬塊左右。
生活中許敏是個很樂觀的人,漫長的熊市讓很多人傷痕累累,早已經失去了信心,但是她覺得這個市場還孕育著極大的發財機遇。2005年11月,她開始偷偷研究基金同盛,30億份盤子,1999年11月1日發行,每份發行價是1.01分,2005年11月底,基金同盛的單位淨值為0.89元,價格是0.47元,折價率高達47%,顯然極具吸引力,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如意算盤打好後,許敏開始行動。她帶著房產證到銀行申請貸款,但當時的貸款已經開始控製,沒有成功。她又想通過企業辦理貸款,並找了辦廠的朋友幫忙,最終因為手續太複雜而沒有順利得到貸款。30萬元的發財夢就這樣破滅了。但回想起來,許敏並不覺得遺憾,畢竟已經努力過了。反過來,如果當時真的得到了這30萬元,她也會覺得正常,絕不會像有的人興奮到連工作都不幹了。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了解用於投資的錢大概能放多久,這筆錢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用!
在了解了自己之後,我們還要弄明白各種基金有什麼特點,有哪些不同。
按照一般的分類,基金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股票型基金,就是其60%以上的基金資產要投資在股票上。有些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甚至達到了95%!這就使股票型基金可能會有非常可觀的收益,同時也有可能出現較大幅度虧損的風險。
第二種是債券型基金。這類基金有80%以上的資產配置在債券市場。在國內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它的風險和收益都要小於股票型基金。
第三種是貨幣市場基金。這類基金基本上隻投資於一些短期的票據市場,比如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貨幣市場基金除了風險和收益水平較低外,它的流動性非常強,是一個非常好的現金管理工具。
在做到知己知彼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我們麵前——很多基金公司都會推出風格特征非常接近的基金產品,麵對不同公司的同質化產品,我們又該怎麼選擇呢?
首先要選擇一個靠譜的基金公司。比如某基金公司曾經做過哪些類型的基金,這個公司持有基金的規模,公司投研團隊的情況,它的基金經理是不是有過長期的投資經驗,等等。
其次要看要選擇的基金的曆史業績,尤其是在經曆過一輪牛市和熊市之後基金的表現。如果這個基金的曆史業績在經過了牛市,又經曆了熊市之後,仍然能保持比較穩定的業績增長,這就說明它的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非常強!
在評級中排名始終穩定是重要的,注意我說的是穩定,比如能一直保持在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而不要求它一定年年位列三甲,國內外的研究都表明很難有基金長期屹立不倒,那絕對是小概率事件,穩定的基金才能帶給我們持有人長期穩定的回報。
總之,選基金跟我們選媳婦、挑老公一樣。先得分析清楚自己的條件和需求,再看對方的品德和相貌,然後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有機會的話,最好再問問對方鄰居朋友們對她(他)的評價!這樣選基金一定很麻煩,但誰會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呢?經過精心挑選的基金,數量可能不多,但一定是最適合您,能夠陪伴您走得最長久,同時給您帶來最滿意的收益的那一隻!
不要把基金當股票炒
基金投資最強調長期持有,切忌把基金當作股票來“炒”,一漲就兌現,一跌就割肉。“在牛市背景下,投資者很難耐得住寂寞。但事實上,長期投資恰恰是基金投資獲得高收益的必要條件。”據統計,盡管上投摩根阿爾法股票型基金已從最初的1元漲到累計淨值1元多,但真正享受到這一高收益的投資者不到20%,因為其他投資者並未一直持有。有人喜歡用炒股票的方式去炒基金,手裏拿著十幾甚至幾十隻基金,希望通過高賣低買來實現財富的快速增值。這就完全失去了投資基金的意義,投資結構也往往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