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怎樣衡量上市公司的回報能力?(1 / 1)

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對公司的發展關係密切,也是經常被用來論證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指標,一些投資價值報告也常應用這幾個指標的增長率,來說明公司對股東的回報。

股東的投資回報來自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公司業績好,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就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若上市公司經營不佳,對投資者回報就少,甚至沒有任何回報。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營業收入、淨利潤都不及淨資產收益率指標更能夠說明問題。

(1)營業收入與投資回報沒有直接關係

①2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一家企業在一年中取得的收入之總和,它是一家企業的經營規模。對於一家生產型的公司,營業收入是銷售額;對於一家服務性企業,它是所提供勞務的總收入。如果將股票持有者比作一家企業,營業收入就是一年中股票持有者賣出股票的總交易額。所以,營業收入表示的是一種銷售規模,銷售得越多,營業收入就越大,而對於一家貿易公司來說,資金周轉得越快,營業收入也就越大。

②2營業收入與投資回報無關。由於營業收入是一家企業的毛收入,它沒有扣減經營支出即成本,它不是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所以經營收入當年增長與否,還談不上是對股票持有者的回報。對於同一家企業來說,即使當年的營業收入比往年有成倍的增加,但如果成本上升更快,企業的利潤有可能比往年要低或發生虧損。所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增加與它對股民的回報沒有直接的關係。

(2)淨利潤的增減影響持股者的投資回報

①2淨利潤。淨利潤是一家公司在一年的經營成果,它是股息紅利的最高限額。淨利潤高,股民能分得的紅利就多,所以淨利潤的增減影響股東的投資回報。

②2淨利潤增加的另類情況。考證上市公司淨利潤時,應該注意投資者的投入是否增加了,如果投資者的投入增加了,淨利潤的增長就是理所當然的。在滬深股市,由於上市公司頻繁配股,且配股比例高達30%,企業的經營資本一年比一年雄厚,相應地上市公司淨利潤的增幅也應保持在30%,即便如此,上市公司經營的擴張主要還是股民投入增加的緣故,而並非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增強了。假如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不能與投資者增加的投入保持同步的增長,那麼該公司的淨利潤實際就是減少了。這種情況在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中並非少數。

(3)淨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回報能力的最好指標

衡量上市公司回報能力的最好指標是淨資產收益率,它是每個單位淨資產的獲利能力,因為它是一個效益指標,所以很容易用它與其他領域的投資收益作比較。如滬深股市上市公司1993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6%,1994年為13%,1995年約為11%,當股市投資者購買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每股淨資產值相當時,投資者的收益回報(不包括價差)就等於淨資產收益率。在上市公司的利潤增加時,如果其淨資產收益率沒有提高,就說明是由於加大了投入而引起的利潤擴張;如果在淨利潤增加的同時淨資產收益率也有所提高,就說明公司的經營能力增強了,其對股東的回報也實實在在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