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雲同道(下)(1 / 2)

雲塵風看著這些人,想到了自己如今十六歲,修為境界便已經達到了出竅之境,即使放眼修真界同齡之內正如道真人所言,也幾無可超越者。

雖然天雲門之內有著許多傑出之人,雲塵風也不考慮什麼。

但看到身邊那蕭易寒與應澤都有著一些修為,那應澤修為到了辟穀境後期,而蕭易寒則有了金丹境初期的實力。

隻是不知他們出自世間那個宗派或修道世家,不然普通凡俗之中,不會能有修煉之地和功法,讓他們在如此年紀便修煉到如今的境界。

當然像他們這樣來自一些修真界小型世家或沒落門派的門人子弟,在這次招收的人中也有不少。

何況論起心境修為雲塵風更是近乎達到了寂滅境,而要知道在這修真界中如若修道之人修為達到歸仙境一般便不會再過問世事,即使是一些大的門派掌門或是分主長老之類也會在到了歸仙境後便辭去門派要職,在派內隱秘之地或是自尋一處幽靜地方,潛心修煉,專心向道,爭取早日渡劫羽化,飛升成仙。

除非門派有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之事,否則一般絕不會輕易再現身人間。

而如此便是,世間修道者修為達到寂滅境一般便已是在人間所能見到得最頂級的修煉者了。

所以說以如今雲塵風此時的心境修為,足以當得這修真一界絕頂修煉者宗師之列了。

而他到得現在的境界卻僅僅隻是修煉了十一年的時間而已。以如此之齡到得如此成就,不說後無來者,但古往今來卻是沒有出現過的。

相比起這些如今百多年仍舊隻停留在金丹境,苦苦不得突破之機的天雲外門弟子,他已經有了他們或許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修為境界。但此時的雲塵風心境在自見到這些人時,早已發生了變化。

或許之前的雲塵風還在為自己取得的如今修為成就雖嘴邊不說,但心中仍不免有一些傲然之意。

但此時他已經完全轉變了心態,不再覺得修道之路如之前那般較為好走,而是終於認識到這修道之路竟是如此的艱難,以致讓世間大部分人都無法真正起步去探尋那虛無縹緲的天道,更勿論從而突破那三界五行,得以超脫塵世,得道化仙了。

所以世間之路雖有萬千條,世間之人古往今來最是不會缺少,但能真正一路而盡,大道通途,從而成仙成聖者也是少得可憐。而這其中自是會有著多少的天資縱橫之人,驚才絕豔之輩,曆盡一生也是未得其道。

修真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叫做:“若論天道,必看天資。修煉之路,重在築基。金丹易修,元嬰難成,百年人生,瓶頸其中。天劫難渡,十人九隕,不為散仙,羽化而真。”這段僅有不足五十字的話語,卻是真實的道盡了修煉一途的艱難。

從這字字語句之中,透出著的是那天道維艱,是對那‘十年奠基,五十年入門,百餘載才能小成,至於大成則即使修上數百乃至千年也得看機緣機遇’的修道成仙的感歎。

雲塵風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如今的修為成就,一方麵是能遇上道真人,得到其十餘年的悉心教導傳授。

而另一方麵,則是得益於自己的天資和那被上蒼所詛咒的命運之脈。命運雖然詛咒了他,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人們常言:天道不公,天道不允。其實命運本就難以把握,你的人生如果沒有走過,你也就很難說清命運究竟給予了你什麼。

也許修道之路上你會明了許多,但大道通途,不到盡頭你就永遠無法知曉宿命因果,但那天道盡頭,至今卻也無人到達過。……

好了,言歸正傳。卻說道自一行四人過了外宗區域來到一處門派偏門之處時,幾人也不做停留,直接出了門派,向著門派東南方向走去,一路上四人結伴談笑,不知不覺已是來到一距離天雲門幾十裏的地方。

四人看到前方有一片靜湖,湖水清澈,這湖倒也不小,一望過去,怕也有兩三裏的寬度,而至於湖的那麵卻是一座山的外崖,平敲直削,倒是和那湖水相映襯。

四人既然來到此處,看到周圍環境不錯,適合談心聊天,也就不再急著離開。直接尋了一處湖邊空草地,坐了下來。

四人坐下後,林清河已是開口道:“我說塵風,我們還不知道你的修為現在到了什麼境界了呢?”

此問題一出,應澤與蕭易寒也把目光轉向雲塵風,似乎他們也對這個問題十分關心。

而雲塵風還未來得及說話,林清河又接著道:“你們可能也都知道我還沒有正式修煉過,能來這裏是門派當中韓平長老這次下山收徒時見到我,說我資質上佳,問我可願意拜師山門,修仙問道。我當時便去與父母商量過後,才過來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