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有一個經典的層次需求論,把一個人的需求分為幾種,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吃飯、睡覺等,到很高級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如實現個人理想、抱負。這就是說,人和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同時,一個人在不同時候的需求也是不一樣。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收入不同,家庭環境不同,需要實現的目標也就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統一地製定自己的理財規劃,先要確定你的需求是什麼,每一個年齡段的人最需要理財的目標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但是每個人都有一樣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按照年齡的不同來劃分的幾個階段,分別顯示了人在不同階段的特點。每個階段對財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進行理財這就是極受世人關注的生命周期理財規劃理論。

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成長期,事業起步期,成家立室期,生育期,收成期,休養期。

成長期,指從出生到20歲左右,其重點是受教育和學習與就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財力方麵主要依靠父母或其他來源。

事業起步期,指從20~25歲左右,這時開始工作,步入社會,收入不高,但是負擔也不大,可以承受較大的風險。

成家立室期,這是指大概從25~3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這個階段的人主要的開支在結婚與家庭上,開支變大,要考慮買房、買車、籌辦婚禮等問題。

生育期,是指30~40歲的階段,在孩子身上的花銷成為主要部分,開支大大增加,例如教育基金的考慮。

收成期,指40~60歲之間,這期間收入漸增,地位漸高,子女慢慢長大成人,也是為退休做財務準備的階段。

休養期,指退出工作,安享晚年,處於這個階段的老年家庭,其財務問題主要是如何妥善運用手中的退休金和前期積蓄。因此,合理家庭理財的全盤規劃,必須將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凸現出來,以滿足家庭不同生活階段的具體需要和整體要求。

而我們考慮的理財生命周期一半是從畢業以後開始的,當然並不是說讀書期間不用理財,但是那時候基本沒有收入,都是靠父母來養活自己,所以我們主要考慮自己有了收入之後的理財方式。那才是有實際意義的,一旦你畢業了,你的財務生命周期就真正開始了。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一般收入相對較低,而且朋友、同學多,經常聚會,還有談戀愛的情況,花銷較大。但是這段時間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

在學校習慣花父母錢的人,在剛走上社會都還不會去想要理財,習慣了大手大腳的用,不夠了再要。到社會上的時候還是改不了這樣的習慣,很容易造成“月光”

的現象,根本沒有餘錢可以用來打理。

還有的人覺得反正這個階段也沒有什麼大的負擔,因此可以隨便怎麼去投資,即使賠了也不要緊,最多下次再來,小心謹慎一點就是。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隻想著一時的拚命開銷,那到了該談婚論嫁的時候,就沒有多少資金給你去做要做的事情了,等到別人都成家立業時,自己還是一無所有,所以要趁早學會理財。而第二種願意去隨便冒大風險的做法也不穩妥,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如果養成了那種冒冒失失的習慣以後也難以改正過來了。

所以,任何的理財方式都要慎重,這個年齡階段的人沒有什麼經驗,理財的方式可能會選擇得不是很好,在這個時候最應該的是多學習理財的各種知識,多了解各種情況,總結投資的經驗,分散自己投資的風險,主要是要形成一種良好的理財習慣。

在這個階段,最好的方法是存、省、投,也有必要為自己購買足夠的意外及醫療保險,每年的保費支出不需要太高,以消費型險種為主,1000元以內即可,因為此時正處於進取型理財周期,更多的資金應該放在高收益的理財渠道。

首先來說,這個階段的人最應該的就是省和存,想想,如果你減少一些可以不用的派對,對自己的名牌效應稍微收斂一些,把這些錢存起來,那也是不少的收入。

我們來看個例子:

劉先生是一名公司職員,從事技術方麵的工作,今年23歲,孑然一身。月收入6000元,未做任何投資,打算花2萬去進修。

在支出方麵,劉先生與朋友合租住房,月租金1500元,每月生活費2000元,每兩個月的衣服之類的錢1000塊。除了單位統一的社保之外,還沒有購買其他保險。父母收入能力較強,劉先生每年給父母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