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吳曉波:年輕人如何獨立思考(3)(3 / 3)

吳曉波:其實是有一樣,中等階層,我的意思就是說當中國變成一個有階級的社會以後,每個年輕人的選擇,就立足在自己階級立場上。你所在的這個階級,能夠提供給你的空間。現在的孩子你說所有的孩子在一條起跑線上,這句話是騙他們的。中國所有的孩子,已經絕對不在一條起跑線上了。你想當所有的年輕人,一個23歲、25歲年輕人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家庭父母已經在北京給他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給了他一個億的存款;另外一個跑到北京來工作的年輕人,需要租地下室,每個月電費、水費不出來。他們的心態怎麼可能一樣呢?他們對職業的規劃怎麼可能一樣呢?如果我們現在的大學教育,或者我們的媒體教育還跟大家說,大家都是一條起跑線上的,那就是極大的欺騙他們。必須跟他們講,你們是不一樣的。父母把你生在不同的家庭裏麵,給了你不同的基礎,這個時候他對快樂的理解,對職業的理解,對責任的理解其實都不一樣。未來可能有很多人,他的工作就是做慈善有可能的,有的人他一輩子的工作,就是為了拍幾張好照片,他是有這樣的機會的。

但是如果是處在一個還要改變自己生活狀況的人,你去給他講那個故事的話,我覺得太殘忍了。不同的會有不一樣。

60-75年出生的人最幸運

主持人:如果說我們還有這個生存的壓力,是不是就應該選擇一個更加實際的工作?

吳曉波:我覺得我很幸運,找了一工作適合我,我還非常喜歡它,做了20年還是比較成功。這20年過程中,又讓我完成了財富的獨立,可能很多人沒有我這樣幸運。

1978年到今天30多年來,每一代人在這個國家獲得的機遇是不一樣的。最幸運的人是65-75之間的。這一撥人是30多年改革最幸運的人。因為如果從財富來講,他們的性價比最高。當我拿70塊錢工資的時候,比我多工作了20年的人,他才拿82塊錢。他再有能力他就隻能拿82塊錢。當我拿2000塊錢的時候他已經退休了,當我進入到一個公家單位的時候,企業單位的時候單位還給我分房子,我是分到過單位分房子的人。1998年工作以後,商品房改革以後就沒有辦法分到房子了。

當我精力處在最旺盛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最頂峰的時候,就現在這個時間點。所以65-75年間的人是這一輪改革最大的獲益群體。65以前的人當他職業生涯到最高峰的時候,他已經存在被淘汰的一代人,機會就沒有了。所以你看中國現在的企業家階層裏麵,最中堅的就是65-75之間的。中國的文學界也一樣,大量是在這一群人裏麵出人出的最多。

但是到了85以後,中國的人口高峰是1987年,就是78年以後的人口高峰1987年,87年達到了人口最高,後來人口還是下降。87年出生的現在幾歲?24歲。85年以後這一撥的人,一定是比前麵壓力要大,第一他競爭很厲害,人口數字很大。第二,整個物價水平已經漲了,像北京的房價是2000年開始漲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更倒黴的是上麵養四個老的,下麵還得養兩個小的。壓力會非常大。我很同情同誌們。

主持人:如果說有學習的榜樣的話,我覺得您大量觀察的那些企業家,是不是在這個大的時代變革中,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群人,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哪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