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股票指數:成功投資的關鍵(7)(1 / 3)

股票戰勝債券的長期性 在牛市終結的震驚之餘,我們該怎麼辦?金融市場的一個曆史經驗就是如果投資的時間足夠長,股票總會戰勝債券。顯示了投資時間(按月計算)和股票表現優於債券的時間百分比。

這些數據的日期範圍是從1929年到1998年,股票收益依據標準普爾500指數,債券收益參照美國政府長期國債。

表明:持有期越長,股票戰勝債券的機會就越多。當然,債券也會下跌。同樣就股票而言,你會發現持有股票的時間越長,股票上漲的機會就越多。

1926年1月以來,凡是持有期超過180個月的股票都不會下跌。持有15年或20年的股票有可能下跌嗎?有可能。但是如果曆史有意義的話,這就決不可能發生。仔細看,你一定想知道為什麼股票持有期為120個月的損失可能性大於股票持有期僅為108個月。假定你同時開始持有兩種期限的股票,一隻股票恰在熊市來臨之前賣出,另一隻股票持有期比較長,在熊市的中途賣出。最壞的情形似乎是1937年的股市回落,當時的經濟在經曆了連續五年的擴張之後又轉入了衰退。

這些數據囊括了過去七十五年中所有的牛市和熊市。總歸一句話,若你打算長線投資,退出股市很可能失策。大家都想在牛市結束之前預測出它的終結並在高位拋售股票。這樣做毫無意義——沒有人能在它結束之前預測出它的終結。如果我們都能預測出它的終結,我們的拋售行為就會提前結束牛市。因此,你不要恐慌,考慮將你的部分資金留在股市、投在股票上。

盡早投身股市

隨著最近幾年牛市一路高歌猛進,許多所謂的市場專家總愛說牛市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其實,牛市是擁有股票的最佳時期,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期常常是股市處於最絕望的時候。1982年,標準普爾500指數隻有120點,市盈率大約8倍,通貨膨脹率接近兩位數,整個經濟陷入自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之中,利率升至自美國內戰以來的曆史最高水平。一句話,這似乎是購買股票的最差時期。其實,它是這次大牛市的起點。

上述曆史也充分表明,人們應當在股市看上去最沒希望的時候投身股市。一條很有價值的教訓就是投資千萬不要猶豫不決。

等待時機雖有一些理由,但不是最佳辦法,因此,若你未能抓準時機,你也不會抓錯時機。一旦你的資金投入股市,它就隨股市漲跌。股市的上升多於下跌,股市在1926年至1999年期間有62%的月份處於上升。因此,你最好將資金投入股市,不要觀望徘徊。

熊市結束的征兆

在讀者當中,一些持懷疑論者仍然認為持續多年的這一輪牛市肯定會像1929年那樣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暴跌方式結束。牛市沒有任何擔保,不可避免成為熊市之母。然而,如果人們回顧1929年股災與經濟大蕭條、1974年熊市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或者類似於1907年大恐慌那樣的其他嚴重災難,有一件事情似乎是明確的:股市崩潰不足以引發全麵的經濟災難。1929年,經濟在股市下跌前3個月的8月份就已經步入衰退。另外,股災之後的貨幣政策也十分拙劣。1974年的熊市出現在石油輸出國組織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的中間段。另外,美聯儲年初對經濟判斷失誤,錯誤地提高利率,結果把經濟推向了低穀。

如果股市出現崩潰並且經濟看上去令人恐怖和政策製定者們束手無策,那麼你應當取消一切投資,忍痛割愛拋售全部股票也許是明智之舉。如果股市出現崩潰但是經濟看上去很好和政策製定者們迅速控製了股災損失,那麼你可以繼續持有股票或將部分資金留在股市。1987年股市的低點正是股票的買入時機,即1987年10月20日中午——股災日加上一天。

跟蹤股市

前幾章,我們借助一些股票指數講述了牛市、熊市以及賺錢賠錢的故事。我們通常使用標準普爾500指數,偶爾電穿插使用其他指數。股票指數是我們跟蹤股票市場、判斷股票市場甚至構建證券組合的一個工具。

股票指數這一概念是描述市場表現和市場變化的惟一指標。

指數的設計並不一定科學。報社和谘詢機構編製指數是為了擴大報刊銷售量。道瓊斯工業指數是美國市場上正式公布的第一個指數或平均數,1896年首創時隻包括12種股票。它就是這12種股票價格的平均數——12種股票價格求和,然後除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