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緊挨最後一列的0/100這種全為股票的證券組合來說,同兩年前相比,虧損的可能性為8%。最近一次出現在1983年,大多數出現在1973年至1974年熊市之後的70年代中期。另一種情形是25%股票、75%現金這種證券組合,盡管它不是全為股票,但你在兩年內也有虧損的可能。
這些證券組合表明若你對市場漲跌——市場風險忐忑不安,你可以通過現金與股票的投資組合降低市場風險。這種組合不是搶帽子交易;股票與現金的投資組合很可能使你的盈利低於全為股票的投資組合。
有些讀者可能懷疑債券表現優於貨幣市場基金、國庫券或其他某種類似現金的收益工具。債券表現可能比較好,但它比現金具有更大的波動性和複雜性。再說,導致股票下跌的某一風險也會使債券出現同樣的跌幅。例如,美聯儲(不管出於什麼理由)緊縮銀根,上調利率,股票和債券都會下跌,股票指數基金和債券基金也會下跌。我們所尋求的風險防護堤完全有可能同股票和債券一起崩潰。再說,各種債券之間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無法充分列舉這方麵的例證。最後,若你想控製風險,就不要使用債券而應當利用現金同你的股票進行組合。
利用時間降低風險
正如我們在上文所暗示,處理風險的另一種方式是利用時間。
這一點乍看似乎無用,好像是說你可以短期焦慮而無須長期擔憂。
利用時間降低風險確實很有意義,它甚至有一個名稱:時間分散化(time diversification)。
股票市場有漲有跌,好的年景往往緊隨差的年份。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股市漲跌不可預測,這意味著你的財富充滿風險。但是由於最佳時期與最差時期往往各占一半,凡是打算長期留在股市、充滿信心等待時機的投資者,可以利用時間降低某些風險。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打算長期留在股市、對股市大跌感到恐慌的投資者很可能比那些從未涉足股市的人更加不幸。凡是在1987年股災的餘震中拋售股票的投資者發覺他們拋售股票的時機最糟。凡是持股不動的投資者當年不賠不賺(1987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除息之前實際上升2%)。
隻不過,我們這一次改變的是持有期——投資期限的長短。采用的投資組合是中的75%股票、25%現金這種投資組合。對於這種投資組合,我們計算了持有期分別為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十年和二十年的收益。
年2月結束的十年期所含的大量信息也會包含在1956年2月結束的十年期當中。統計人員認為這些數據在不斷重複使用,情況確實如此。不要以為541個樣本規模很大,要知道我們隻有一個股市曆史。如果2l世紀完全不同於20世紀,這些曆史數據就可能會產生誤導。但是,如果我們不了解曆史,我們就不會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
還有一個統計現象值得留意。一年期的個數遠遠多於十年期的個數,因為我們沒有1955年之前結束的十年期(請記住數據的時間始自1945年)。第二組數據隻包含那些持有期為二十年的年份(1965年之後),因而所有的數字都是基於相同的時間期限和相同的樣本數。
就投資而言,等待意味著什麼?我們現在來看下半部分。所有的收益都是以年收益表示而不管持有期的長短,這樣便於我們比較不同持有期的收益。一年期的平均收益為11.6%,最高收益為46.2%,最低收益為一27.9%,421個月中有72個月即17.2%的月份出現虧損。現在來看的最後兩行。隨著持有期的延長,最高收益呈下降趨勢而最低收益逐漸改善。對於十年期來說,最低收益為2%。2%不算高,但肯定勝過一年期一27.9%的最低收益。對於二十年期來說,最低收益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