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強度是把股票同指數作比較得到一個比率。為了計算某種股票相對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相對強度,我們可以使用價格數據和市場指數,用股票價格除以指數,然後用每天(或每周)的比率除以第一天的比率。第一天的相對強度為1.0。若相對強度高於1.0,那麼股票上漲的百分比高於指數;若相對強度低於1.0,那麼股票滯後於指數。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部門指數與市場指數。如果你嫌計算太繁瑣,你可以找一份像《投資者商報》這樣的報紙,它上麵有你所需要的技術分析,或者上網查詢這些方麵的資料。
動量和相對強度這兩個指標將會使你了解人們是在購進股票還是在拋售股票。但它們無法揭示股票的未來價值。然而,如果你正在關注一種成長型股票——每個人都期望漲勢強勁和價格攀升的一種股票,你可能懷疑動量和相對強度能否顯示那是一個可靠的投資。同樣地,如果這些技術指標走勢十分強勁,而你認為這是一個尚未發掘的價值型股票。你可能會懷疑技術指標為什麼如此深受歡迎。
總收益
最後一個需要比較的指標是總收益。對股票指數和共同基金來說,通常是在扣除稅款和交易手續費之前計算投資者的總收益。
總收益指的是投資者所獲得的股息、收入以及在基金或股票指數上的再投資收益。每一個投資者都可以委托基金公司幫助你自動分配股息用於再投資。
投資者很少自己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這就是說,他們很少把這些再分配的資金立即投到自己的投資組合裏去,而是把資金分散在自己的全部投資之中。許多投資者必須交稅。他們常常調整自己的買賣計劃來控製自己的稅務負擔。你不可能精確地按照標準普爾500指數計算總收益的方式運作你的投資組合,但你仍可以在你的收益與股票指數之間作一番比較。在第3章開始的時候,我們曾經說過大多數共同基金在多數年份裏不及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那麼好。投資者應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投資收益同股票指數作比較,這聽起來可能顯得很羅嗦。如果你的投資收益與股票指數的表現不一一致,那麼若把投在股票上的資金改投到指數基金上則可以賺得更多。當然,按你自己的投資組合運作既能獲得投資收益也能獲得娛樂價值。但是,你將會看到這種娛樂使你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你也可以利用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波動性比較一下你自己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與風險。
可比性、貨幣以及其他指標
在眾多的投資分析中,你需要尋找同類公司作為你的比較基準。可比性指的是用以衡量某~公司經營狀況的比較基準。股票指數是可比性的一個好的來源。你可以運用像標準普爾500指數、標準普爾中型公司400指數或標準普爾小公司600指數這些按部門或行業劃分的市場指數。另外,同一行業中的公司也是尋找可比性公司的一個較好來源。
投資逐漸向國際化方向發展,但它的模式和價值仍局限於當地。若你關注國外公司,你會發現它們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你的全部分析都是基於你的本地貨幣。一家公司從歐元角度看可能很棒,但是如果歐元持續下跌,這家公司從美元角度看就令人失望。不過,你仍需謹慎,因為當本地市場遭遇不同因素影響時,一家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比市盈率很低的公司在其本地市場上卻有著極高的市盈率。一般來說,股票市場的對比是以股票交易的地方作為參照物,然後再把預期收益換成美元,看一看國外的交易市場是否正威脅你那來之不易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