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聆聽80後對互聯網投資的理解(1)(2 / 2)

餘曉光:市場短期波動很多是投資者情緒的變化。當市場火熱的時候,那些故事最動聽,發展階段處於初期,企業無法以傳統價值估值方式去估算的時候,投資者會被巨大的發展空間所迷惑。這類股票價格會一飛衝天;但是當泡沫破滅的時候,這些股票也是跌得最慘的。

發掘更有效率滿足用戶需求的企業

《紅周刊》:“索尼對理解企業的周期發展很有幫助”——您對科技或者互聯網公司的企業周期的理解是怎樣的?

餘曉光:索尼是一家喬布斯早期極其崇拜的公司,現在居然淪落到這個樣子。一個企業失去了創始人精神就像是失去舵手的貨船,因為缺乏一致的行駛方向,最終會在競爭與內耗中把自己弄得支離破碎。

互聯網公司因為極快的商業普及速度和科技自身發展的替代,生命周期相比傳統企業會短很多。傳統企業二三十年年的發展路徑,互聯網公司一兩年就走完了。很多互聯網企業甚至是脈衝式發展,在短期用戶熱捧發家之後,隨著用戶的遷徙迅速衰落,開心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投資互聯網企業更多需要看重企業是否給用戶提供長期價值,是否構築了競爭對手無法進入的軟壁壘,讓用戶長期駐留在平台上,然後在此基礎上提供貨幣化的用戶服務。這樣的商業模式具備可持續性,但是從長期看依然無法避免被新的平台所淘汰。

《紅周刊》:高科技公司變化太快了,這確實是對投資者來說最大的難點之一,具有哪些素質或者特質的企業更有可能在未來10年中勝出?

餘曉光:從投資的角度,我要去發現是什麼樣的企業在更有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戶的使用習慣是否在從舊的平台向新的平台遷徙,這其中就蘊藏著未來的投資機會。

《紅周刊》:對於互聯網企業,您認為傳統的評估方式完全失效,應如何全新認識非傳統企業的估值方式和無形資產?

餘曉光:因為美國市場的上市要求並沒有那些對傳統企業經營的束縛,所以很多處於商業模式初期的企業都上市了。美國等於是讓二級市場解決一級市場或者VC階段企業的資金來源問題。所以很多互聯網、醫藥企業上市的時候根本就不盈利,甚至盈利遙遙無期,但是這並不妨礙這些企業的社會價值。如何估算企業的社會經濟價值和隱性的資產價值,決定了投資者是否有能力在早期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

《紅周刊》:對您來說,什麼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餘曉光:我一直都認為,讓自己處於最佳的投資狀態,那麼好的投資機會自然會出現。這與運動員是否會取得好成績是一個道理,能讓自己處於最佳競技狀態的運動員,自然就能獲得好的成績,所以我非常看重如何讓自己處於投資的最佳狀態。

另外,必須非常努力地去學習、閱讀。我這些年都是平均一周2—3本書的閱讀節奏,經常去香港買台灣版的繁體書和英文書,所以現在對豎著排版的書也全無壓力。要想把投資做好,首先大腦中必須有深厚的積澱,而這來自於平時的閱讀積累。我看書很雜,但很少看投資方麵的書,因為大多數投資書是對特定環境下技巧性的描述,價值非常有限。而投資本身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社會的運行機理、人類發展的趨勢、科技的演變?去閱讀相關方麵的書籍對投資非常有幫助。

2014年最看好蘋果及其產業鏈上的機會

《紅周刊》:“移動互聯在中國的普及會釋放長期被政策壓抑的製度紅利”,如何看待移動互聯帶給教育、醫療、電商、旅遊、廣告、招聘等領域的機遇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