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思考是靈魂的自我對話
北大人愛思考,他們認為勤於動腦、勤於思考,是解決問題的良方。一個不勤於思考難題的人,往往容易被困難所打倒,那樣便一生都沒有了成就大事的可能。
要有獨立的精神和意識
佛家說,每人各有其自己的世界。實際上,各人的世界,是各人的世界。
——馮友蘭(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哲學家)
獨立思考是創造精神與創新精神存在的基本前提。被人視為偶像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以十年磨劍的方式打造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縱觀他的奮鬥曆程,正是一條獨立思考的道路。
梁漱溟先生說,“最初的一點主見便是以後大學問的萌芽”,從這點萌芽出發,再去“吸收滋養料”,那麼就可以向上生枝發葉,向下入土生根了。這樣才漸漸成為自己的學問。梁漱溟先生從小就從主見出發,試著說出自己的話。1906年,梁漱溟第一次離開家去順天中學讀書時,對於國文課上的作文,他總喜歡做翻案文章,不肯落俗見。他還得到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評語。
梁漱溟先生說:“有主見就是有學問!”有主見,就是真正把握住了學問之要義,或許恰好和別人一樣,這也無關緊要;而如果不同,更顯示出這是你自己獨特思考的結果。梁漱溟先生認為,學習並不是大而全地什麼都去學,這是沒有必要也是不現實的。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學,如此用功才是真用心,如此用心才算得上會讀書。
1991年,剛從北大畢業的李彥宏留學簽證被拒。按照規定如果畢業後戶口遷回老家,護照將會失效。他毅然到學校戶籍處拿出自己的戶口揣到兜裏,成為“北漂”的一員,直至等來二次簽證。
在美留學期間,盡管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李彥宏還是在眾人的反駁聲中決定放棄學位進入工業界,原因是“我更希望我做的東西能夠被很多人使用,而不喜歡去研究一個別人已經研究了10年的命題”。
對我們來說,與其羨慕李彥宏式的成功,不如借鑒他對自己的未來的獨立思考。在李彥宏看來,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思考力,也是我們最需要培養的東西——通過踏實學習,積極和不同的人群交流知識和思想,慢慢地就不會再輕信,而是逐步形成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著名作家三毛說過:“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是的,每一個人都要相信——隻有自己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是自己靈魂的舵手。一個永遠受製於人,被他人和外物“奴役”的人,絕對享受不到創造之果的甘甜。人的發現和創造,需要一種坦然的、平靜的、自由自在的心理狀態。生活中,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自己,告訴自己要做生活的主角,不要將自己看作是生活的配角。我們要做生活的編導,而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生活的觀眾。我們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
一個善於駕馭自我命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們行進在生活的軌道上,必須善於獨立自主地做出抉擇,不要總是讓別人推著走,不要總是任由他人擺布,而要勇於駕馭自己的命運,以自己的節拍,邁開走向獨立的步伐。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點,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點點成就之後,不是乘勝追擊,借助良好的外界條件努力開創更偉大的事業,而是驕傲自滿,忘乎所以,將自身的優勢消耗殆盡,最終走向失敗。他們都忘記了一個真理:自己才是最有威力的那個法寶。
卡萊爾曾經說過:“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別人。”“一切靠自己”永遠是成功的不二法則。蝗蟲遍地之時,唐玄宗毅然離開佛前,第一個品嚐了油炸的“天蟲”,告訴人們治蝗災要靠自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鄭板橋告誡兒子,生活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的美談背後都包含著一個不變的真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成功者總是獨立性極強的人,他們總是自己擔負起生命的責任,而絕不會讓別人來駕馭自己。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隻有勇於闖蕩、自立自強,方可大有作為。成功始於覺醒,這個覺醒就是確立獨立的意識,“慷慨丈夫誌,可以耀光芒”,這個誌,就是獨立和自強。隻有做到人格上的獨立,才能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激發出挑戰困難的勇氣。獨立讓我們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