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青少年,在學習中也要樹立大膽思考的意識,敢於大膽想象,並表達出來。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馭知識的頭腦,學會大膽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應該開動腦筋,不僅要會點頭,也要會搖頭,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
盲目是因為不會思考
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胡適(北京大學教授,學者、詩人、曆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
馬克?吐溫說:“一般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喜歡通過學習和自省來構建自己的觀點,然而卻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鄰居在想什麼,接著盲目從眾。”一個獨立性強、思維清晰、有主見的人是絕不會盲目從眾的。
生活中,不少人或缺乏對自身的認識,或對前路很迷茫,或礙於虛榮,寧願跟著別人走也不願意傾聽內心的聲音,不問自己想要什麼,不問別人的選擇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一味地效仿別人,結果給自己帶來負擔。
如果我們去渴求那些不能得到或是不可控製的東西,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不遇到阻礙呢?又怎麼可能會高興呢?我們現在還在試圖避免那些不可能避免的事物嗎?為什麼我們還會陷入那些我們本想避免的事物之中呢?為什麼發生的事都不是我們所渴望的,而我們不渴望發生的事卻發生了呢?這都是因為盲目讓我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變實驗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天晚上走進實驗室,當時時間已經很晚,見他的一個學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問道:“這麼晚了,你還在幹什麼呢?”
學生回答說:“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幹什麼呢?”
“我也工作。”
“那麼你早上也在工作嗎?”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於是,盧瑟福提出了一個問題:“那麼這樣一來,你用什麼時間思考呢?”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一味工作而不思考,就容易變成盲目工作。其實,獨立自主不僅意味著行動上的自立,更意味著思想上的自立,即凡事能獨立思考。成大事者大多善於思考而且是獨立思考。要成大事的人,隻有養成獨立思考的個性,才能在風風雨雨的事業之路上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希臘神話中的美狄亞也因為不懂得思考而陷於盲目,所以她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隻為報複丈夫的背叛。她說:“他使我受到了屈辱,所以我要報複他。使他受到怎樣的懲罰,我才能得到好處呢?我該怎麼做才好呢?我明知這樣做會犯下十惡不赦的罪行,但是痛苦戰勝了我的理智。”這就是靈魂失常,帶來了巨大的毀滅性傷害。因為除此之外,她不知道如何才能實現她的願望。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的心沒有了思考,即使穿了袈裟,也是凡夫俗子,如果一個人的心有所思考,即使是一般的人,他的內在也會有自己完整的世界。
人的一生總是充滿許多坎坷,很容易就會陷入盲目的狀態,稍不留神,思考岔了,自己就會走上迷失的道路。
有人說:“盲目的狀態是很難走出來的。”這句話隻說對了一半,我們還應該明白,人的“盲目”既然是自己營造的,人自己就有衝出“盲目”的本能。這種本能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什麼樣的盲目都可以攻破。
【北大心理課筆記】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他人的經驗和意見隻是一個參考,最終的決策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出。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現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不需要、不能跟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