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想很單純,他雖然不知道畫和畫之間還有什麼分別,但是他也有喜歡畫的東西和不喜歡畫的東西。父母們不要替孩子選擇,而是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選擇他們喜歡的,這樣才會讓他們有興趣,有動力。
孩子不喜歡那種特定的東西,而是喜歡隨心所欲,看到什麼就畫什麼,想到什麼就描幾筆。孩子在學繪畫的時候,一般會喜歡下麵的這些美術活動:
1.畫人物畫
讓孩子最感興趣的就是畫小人兒了,當他們看到一個個小人兒在自己的畫板上跳躍的時候,總會感到特別高興。父母可以透過孩子的這個興趣,讓孩子描繪他熟悉的人物。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就是父母、老師和小夥伴了,孩子對他們都十分熟悉和親近,也喜歡為他們作畫。父母不妨依照下麵的步驟指導孩子畫人物畫。
孩子在學會畫最基本的線條、圓圈之後,父母可以告訴他:人的頭是圓形的,身子像一個小方塊,四肢像細長的長方條,手腳像小半圓形。這樣,孩子就會對人體幾個部分的形狀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孩子能夠畫出幾何結構的人形,父母就可以逐漸讓孩子觀察一下人體的基本結構,特別是他熟悉的人的樣子、主要特征。讓孩子通過比較認識胳膊、腿、身體的長短不同,粗細有別。當孩子能夠畫出人的輪廓圖形時,就應該讓他注意一下人的眼睛的不同,哭和笑時的眼形、嘴形也不一樣;如果孩子畫的人沒有脖子時,父母可以引導一下,告訴他沒有脖子的人怎麼呼吸呢。通過這些,讓孩子注意人體結構的細小部分,培養孩子細致觀察的能力。
當孩子畫到一定的程度時,讓孩子照著他所喜歡的玩具或是娃娃畫,讓他一邊看著布娃娃一邊畫,還可以給他找來阿童木、小一休、孫悟空等玩具讓他照著畫,這是一種對孩子畫靜物畫的初步訓練。
除了上麵的訓練之外,還要讓孩子學會用顏色為人物上色。主要是讓孩子使用最基本的顏色,讓孩子參照布娃娃,為他所畫的布娃娃染色,讓他知道黑色染頭發,紅色染臉蛋,綠色染褲子,黃色染上衣。還要讓孩子學會挑選自己喜愛的顏色給人物上色,這樣一方麵可以鍛煉他的色彩感,一方麵又讓他學會了識別顏色的種類。
當孩子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為畫上色的時候,父母不要幹涉,更不能指定他們用某種固定的顏色,要允許孩子大膽地根據自己的意願為畫上色。
2.給兒歌或是故事配畫
一個美麗的故事,一首優美的兒歌都能激發出孩子創造的欲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培養孩子為兒歌或是故事配畫。
首先,讓孩子聽一首短小的兒歌,等孩子能夠理解其內容並且學會念這首兒歌之後,再引導孩子設想畫麵,將兒歌中的內容安排在畫麵中,最後再畫出來。比如,為孩子放一首這樣的兒歌“小白兔,白白的毛,長長的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愛吃青菜和蘿卜。”當孩子聽完之後,就會饒有興趣地根據兒歌的內容,畫出一隻吃青菜蘿卜的小白兔了。
其次,讓孩子聽一小些短小的詩句,開動一下孩子的腦筋,進行想象,然後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為詩句配畫。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這麼兩句話“媽媽,媽媽,快看快看,街上出現了好多好多會走路的小蘑菇。”這個時候,重點是讓孩子聽、學,然後再讓他理解和思考,思考為什麼街上會走出小蘑菇?街上的蘑菇是什麼?這些蘑菇又為什麼會走路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就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以及強烈的求知欲,當他們發現原來所謂的蘑菇就是雨傘的時候,再讓他們配畫。
最後,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給故事配畫。當孩子聽完父母所講的故事,並且企圖將聽過的故事講出來的時候,故事就像“激素”一樣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而孩子的語言發展又會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想象力的發展。所以,父母可以通過配畫對孩子各方麵的能力進一步培養。比如,當孩子聽了《三隻蝴蝶》的故事之後,父母可以讓他們把紅蝴蝶、白蝴蝶、黃蝴蝶畫下來,再畫上紅花、白花、黃花三朵小花,讓孩子為故事配上主題畫。
3.幻想畫
幻想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無中生有,這種畫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甚至是奇異荒謬的幻想,比如,在天上飛的魚、在水裏生活的人、未來世界的生物等;另外一種是對現實世界提出的一種新的願望,是有可能會實現的,比如,機器人、新式玩具等。幻想畫是一種最能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畫,它不僅能夠滿足孩子想象的欲望,還能疏導孩子對一些事物的恐懼以及不解心理,激發孩子對他們不滿意的事物謀求改善的願望和理想等等。
4.拚貼畫
這種畫是讓孩子把一些零碎的東西,比如細繩、紗線、小塑料片、彩紙片、碎布頭、樹葉、樹皮、包裝紙、煙盒、貝殼等東西粘到紙上。
在做拚貼畫的時候,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創造,這些東西怎麼擺放、粘貼都可以,最後都能構成一幅孩子心目中的圖畫。
5.折紙
折紙也是一種很富創造性的造型活動。折紙需要的材料非常簡單:紙張和剪刀。要教會孩子對邊折、對角折、四角向中心折、連續幾次向中心折、雙正方形折、雙三角形折等方法,在此基礎上折成各種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