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讓孩子習得一技之長(3)(3 / 3)

2.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讓孩子始終保持一種學習的新鮮感,有效避免厭倦降抵觸情緒,讓孩子在學習中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現。教孩子練習書法,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般先是基本筆畫的寫法,並擇相關字練習;然後是筆畫的組合變化;偏旁部首的練習;間架結構規律,選擇的字盡量是學生認識的字,常用的字,有代表、有規律可循的字。

3.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習慣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次練習書法之前都要把東西整理好,把紙疊好格,把毛筆放在筆簾裏,練完書法以後再把用過的東西整理好放回原處。另一方麵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坐姿習慣,隻有姿勢正確才能把字寫好。兩腿放平,身子要正,做到人正、筆正、紙要正。孩子練習書法的時候,姿勢不正確時,父母應及時提醒,及時糾正。

4.創造良好的環境

寫書法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作為父母來說,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始終保持堅持不懈的學習狀態很重要。

5.製定適度的學習要求

用適當的標準培養孩子的興趣。父母在給孩子規定練習任務時,要意識到孩子學習書法,若要求過高,任務過重,隻能使他們望而生畏,削弱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父母既要給孩子一定的學習製度,施加壓力,又還要給他們輕鬆學習餘地。孩子畢竟是孩子,都喜歡玩,若父母一點都不督促,放任自流,學什麼都不成,但如果過分加壓孩子必定承受不了,每天讓孩子練字兩小時較為適宜。

6.給孩子一個足夠的時間空間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競爭比較激烈,在孩子學習之餘,又培養孩子的特長,但是父母不要忘記也要給孩子一個玩的空間,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小朋友,多長一些見識,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要讓孩子快樂起來,這樣他們的潛能才會被挖掘出來。

讓孩子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

父母箴言

近幾年來,不管是孩子的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還是孩子的爆發力、力量等方麵的素質,都呈現出了全麵下降的趨勢。這些都說明了孩子體育運動的缺乏,而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父母對體育的態度。

看看現在的孩子,肥胖的孩子普遍增多,孩子的肺活量下降,近視發生率也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大而加大,孩子的身體素質也在下降,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孩子缺乏體育運動。

有的父母說,孩子天生就喜歡安靜,不喜歡運動。其實,很少有孩子天生排斥運動的,孩子們的天性中總是充滿了活潑好動的因子。那些不愛動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是安靜的,是因為父母把他們好動的因子全部扼殺在了胚胎之中。看一下以下幾個例子,就能夠明白,為什麼孩子不喜歡運動。

玲玲的爸爸在設計院工作,是設計院的主要工作人員。可能是由於自己的身體不太好,經常生病,所以,當玲玲出生之後,爸爸就對玲玲百般嗬護,生怕女兒像自己一樣文文弱弱的。穿衣戴帽是春捂秋也捂,平時的飲食也是添脂又加鈣。然而,在父母如此精心“喂養”下的玲玲卻一點都沒有讓父母省心。該病的還是病,康複起來比別的孩子還要慢得多……

雖然說不能排除玲玲的多病有體質方麵的遺傳因素,但是,玲玲父母的觀念也存在著明顯的誤區。要知道,如果能夠吃飽穿暖就能健康無憂、遠離疾病的話,那麼,人的健康來得也太容易了。事實上,父母的這種過度保護,反而剝奪了玲玲鍛煉的機會,削弱了她與生俱來的抗病能力。如果玲玲的父母能夠讓玲玲堅持做一些體育鍛煉的話,可能會比這樣的情況要好得多。

別看小強才剛上小學,小眼鏡可就已經戴上了。這眼鏡可不是白帶的,小強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小博士”了。有一些連老師都不一定知道的知識,小強說起來卻滔滔不絕。當他上了小學之後,每一次知識競賽他都參加,而且每次都能夠獲得大獎,連老師們都戲稱他是“競賽專業戶”。但是,每次競賽都不缺席的“競賽專業戶”卻主動放棄了一次競賽。那一次的體育競賽,小強本來是很想參加的,可是媽媽卻不同意,因為小強沒有時間參加賽前訓練。老師在做小強媽媽的工作時,媽媽解釋說:“每天都要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為的就是去參加一個什麼體育比賽,有這個必要嗎?再說了,就是拿了名次又能怎麼樣?我家小強的時間很緊,就算是有多餘的時間,我還想讓他多學一點東西。”見小強的媽媽那麼堅持,老師也沒有辦法,隻好歎氣作罷。

顯然,小強的媽媽是把讓小強“多學些東西”局限在了“書本知識”的範圍內了,她認為體育沒有什麼重要的,孩子需要的隻是學習。小強媽媽的這種觀點是很多父母都有的一種,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孩子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