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 / 3)

溝通型養育 這種方法體係主張對孩子的養育應該采用溝通的方式,而不是懲罰的方式。由於對專製、懲罰型的養育方式不滿意,人們提出了一些新的養育觀點,形成了溝通型的養育流派,強調父母應該更好地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目前大多數的養育書籍和養育課程都以這種溝通型的養育方式為基礎。這種方法體係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壞孩子,隻有差勁的溝通;孩子們本質上是好的;父母應該做的隻是學會如何去傾聽他們、與他們交談。這種“現代的”養育方式讓人感到高興,它把孩子當做一個行為由情感支配的人來尊重,並且鼓勵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麼情感在支配著孩子的舉止行為。父母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向孩子傳遞信息,告訴他們父母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品行。父母也會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用理解去營造一個總體上積極的家庭氣氛,因此,他們會盡量少對孩子說“不”。溝通型養育方式強調為人父母的技巧,以減少懲罰孩子的必要性。這種養育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責罰,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許的。

溝通型養育方式的主要問題是父母往往會失去權威,反而扮演起了業餘心理學家、談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結果可能會使孩子們不尊重權威,對家長權威的缺乏尊重將會導致孩子們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師和警察等等。此外,如果過分地使用這種養育方式,大多數孩子都會把它看成是虛情假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聽起來隻不過是頭天晚上老爸、老媽在家長學校聽來的那些感情上無懈可擊的套話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溝通。溝通型的父母不說“別打你的弟弟”,而是會說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對弟弟非常生氣。”這聽起來沒錯,許多父母也覺得很對,但是,當確定了他在生氣之後,如果他還繼續打他弟弟,那又會怎樣呢?你該怎麼做?另一個問題是,父母常常會擔心由於他們沒有以“心理學上正確的”方式作出反應而損傷孩子的心靈,這讓他們常常會最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因此,這種養育方式存在著對孩子過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險。

行為改進型養育 行為改進型養育告訴我們,孩子們的行為會由於父母如何構建孩子的成長環境而受到正麵或負麵的影響。如果在你已經盡你所能進行了心理學上正確的溝通之後,你的孩子還在繼續打其他孩子,你就隻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大多數孩子都會對行為改進措施反應良好;而有些孩子會認為這種養育方式是有意為難他們。雖然這種方式有點機械(仿佛與訓練寵物一般),但是行為改進型養育為父母提供了一些養育的技巧,比如暫時製止孩子的行為、正麵地支持鼓勵以及教導孩子分析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等等,當專製型及溝通型的養育方式均不起作用時,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對於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或者脾氣不好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對其他養育方式根本沒有反應,那麼行為改進養育方式可能會十分有用。采用行為改進型養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規範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加以訓練,而不是去認識孩子的內心。

行為改進型養育的缺點在於遲早你會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盡精力,從而無法持之以恒地應用這些技巧來養育孩子。行為改進型養育的最大危險在於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使得孩子被當成一個項目去實施,而不是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來培養。

依附性的養育方式 依靠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來解決養育問題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品行確實有所改觀,但隻是暫時的。如果缺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依附作為可靠的基礎,任何其他的養育方式都隻是一些不解決根本問題的技巧,或者不過是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招數,采用這些技巧隻能是臨時抱佛腳而已。上述三種養育方式中沒有一種融合進了這樣一種養育理念,即:子女的養育應該視孩子的年齡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點而“量體裁衣”。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每個場合都各有不同,在糾正子女行為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對所有的這些因素加以考慮。為了做到這點,他們必須了解自己並且了解孩子。

我們的養育方法吸納了上述三種方法的優點,而且在為養育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方麵更深入了一步:養育取決於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隻有以感情緊密聯結的關係作為堅實的基礎,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頗地應用前麵提到的三種方法(專製型、溝通型和行為改進型)來養育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養育問題,你可以利用你和他的親密關係來找到解決的辦法。你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孩子心裏在想些什麼?我該如何幫他處理好這些難題呢?”而不是考慮“我怎樣才能讓他有良好的表現?”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協力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衝突。我們可以把依附性的養育方法看做是一個金字塔:底座寬大、堅實,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來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這種結構既堅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開始可能會顯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樣的寬廣基礎,因而不久你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棘手的修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