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一種平衡 對孩子說太多的“不”和太多的“是”都會有損於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孩子的環境中實現“是”和“不”的正確調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很少對孩子說“不”,那麼一旦你對他說“不”的時候,孩子會感到崩潰,因為他不習慣於受到挫折。如果他整天都被“不”所淹沒,那麼孩子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消極的世界,他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消極的人。這個世界實際上總是充滿著“是”和“不”。在許多家庭當中,孩子很快就會發現父母中誰是說“是”的好好先生,誰常常會說“不”。即使是《聖經》的“摩西十誡”中也有“允許”和“不允許”。隨著孩子逐漸地學會生活的這個道理,他就會漸漸地養成一種健康的、折中的個性。
“不”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 你對孩子說“不”的技巧隨著孩子的成長也逐漸成熟起來,在第一年,寶寶的需要和要求沒有什麼變化,因此作為父母,你大體上總是對他說“是”。而在第二年,寶寶的要求就不一定總是謹慎、健康的,因此你會成為有時對他說“是”、有時對他說“不”的家長。從9~14個月,你隻能直截了當地對寶寶說“不”,我們把這種方式稱為“低能量的‘不’”。
有創意地說“不”
一天早上,我們18個月大的、正處在衝動階段的女兒勞琳在屋子裏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到處亂鑽。她使自己處在危險之中,並且把屋裏搞得亂七八糟。當我對她說了二十遍“不行”之後,再聽到這個詞我自己都感到厭煩了,勞琳也是一樣。在孩子們的一間臥室的牆上,我看到一張招貼畫,上麵是一隻小貓站在高高的樹梢上,標題寫著:“主啊,別讓我傷害自己!”我意識到勞琳想從衝動的自我中擺脫出來,她需要變換一下環境。於是我帶著她到外麵度過這一天的剩餘時間。公園和遊樂場給她提供了空間和自人的話不當一回事的階段,他們很容易受到挫折,這時你就需要采用“高能量的‘不’”的方式和有創意的變通手段,比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用其他事物來替代的辦法,從而把對你和對孩子的損害減到最小。等到18個月的時候,對孩子說“不”可以開始變得更為就事論事。父母可以開始向孩子傳達這麼一種態度:“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我相信你能自己處理好它。”到了2歲,已經會走路的孩子自己也會變得經常愛說“不”了。
由自在的環境,讓她可以四處閑逛,可以爬上爬下。
如果你發現自己與到處亂跑的、充滿著好奇心的孩子之間產生了隔膜,而且你在屋子裏到處追著他、對他說“不行”,那麼你就應該考慮調整一下,采用一些比較有趣的辦法。可以到外麵去走一走,或者帶上一本好書、坐到一個安全的場所去,讓他在那裏奔跑。
西爾斯經典語錄
對父母來說,對孩子說“不”是必需的,隻有這樣,孩子以後才會對他自己說“不”。
學會接受別人說“不”,其實是對自己說“不”的前奏。
學會如何對別人說“不”以及正確對待別人對自己說的“不”,這是成熟的一種表現,也是養育的一部分。
教會孩子懂得“停止”信號 在出生後不久的幾個月裏,你就應該教會寶寶識別表示“停止”的身體語言。在用語言對寶寶說“不”之前,你的寶寶必須長期受到表示“停止”的身體語言的熏陶。在喂奶的時候,他第一次咬媽媽的乳頭,會讓你的臉上出現“哎喲,好疼啊”的表情。當寶寶第一次伸手去拿危險的東西時,你的臉上會出現警告的神色。如果你的寶寶已經習慣於你明確的身體語言,以至於你的表情稍有變化就能引起他的警醒和注意,那麼你就很可能從這些“停止”的身體語言中獲得最佳的效果。如果你的寶寶看到過許多表示肯定的身體語言,比如對他感到驕傲和讚許的眼神、快樂和喜悅的表情、目光的交流、給他擁抱、撓他癢癢,以及表示“我愛你,你很棒”的熠熠生輝的表情,那麼在學步階段你對他說的“不行”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們注意到,那些依附性養育的孩子由於每天都在父母的懷抱裏和麵對麵的交流中度過幾個小時,因而很容易學會讀懂父母的表情和身體語言,這讓他們在未來的歲月中能夠輕鬆自如地進行麵對麵的溝通,有些孩子對身體語言有著強烈的印象,以至於你不用說任何一個字,他們就能明白你的意思。有這麼一個與母親感情親密的2歲孩子,她的表情豐富的媽媽曾告訴我們說:“通常我隻需臉上略帶不滿地瞟她一眼,她就會停止調皮搗蛋。”
教會孩子懂得“停止”語調 你的情緒或者身體語言的變化常常不一定能夠對孩子的衝動行為加以引導,語言是必不可少的。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明白哪些教訓的話相對來說更具威力、要馬上做出回應。而且孩子也很快就會明白,什麼樣的語調是認真的,什麼樣的語調表示允許一定的自由度。你應該學會使用各種各樣表示“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的語調,這樣你就能根據場合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利用。語調的強度要與孩子行為的危險性相一致,最為嚴厲的語調應該用來針對真正危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