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3 / 3)

萬萬不能對孩子自己無法改變的身材的一部分進行嘲笑,也千萬不能允許孩子們去批評其他孩子的身材。必須讓孩子們知道嘲笑別人的身體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請你記住,孩子們是根據對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的認識來看待自己的。在談話中,最好要避免對身材的負麵評論,比如“粗矮”、“瘦長”、“細高”、“瘦得皮包骨”、“肥嘟嘟”、“大鼻子”、“笨拙”、“呆頭呆腦”等等。

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曆一個邋裏邋遢的階段。在這段時期,他們看起來不太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衛生。這個階段會過去的,特別是如果你給孩子做出整潔的榜樣,而不隻是一味地說教。有許多孩子,即使父母都很苗條,他們也會在10歲之前出現一個“矮胖”的階段。當青春期發育的荷爾蒙出現在體內之後,身材就往高裏長了,常常會讓你搞不清10歲的照片和14歲的照片上是不是同一個孩子。

肥胖的孩子們情緒上比較糟糕,在社交中處於劣勢。他們不喜歡自己,常常感到沮喪,會通過在班級裏搞滑稽、說笑話來進行心理補償。有時,隻不過9歲的孩子就會染上神經性厭食症,或者開始進行節食以克服差勁的自我形象、控製好自己的身材。如果一個孩子嚴重地超重,或者過於節食(厭食),那就應該請專家對整個家庭提出建議。健康的孩子會根據自己身體的需要來恰當地進食,以保持他們活躍的生活方式。有一種辦法最有可能讓孩子們喜歡他們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的身材,那就是讓他們在上學之前就開始對自己的身材感到喜歡。受到依附性養育的嬰兒感到自己很有價值;得到稱讚的學步期孩子會感到自己很獨特;而一個被精心喂養的4歲孩子在身體上和情感上都會感到安全可靠。

CHAPTER 8 幫助你的孩子表達情感

養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會孩子們對別人敏感。然而,為了了解別人,孩子們又首先必須具有對自己的敏感。他們必須清楚地識別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並在適當的時候把這些情感自如地表達出來。這是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的開端,也是學習在長大成人之後保持情感平衡的第一步。

把情感表達出來

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受到了情感傷痛後,每一次都可以隨意地發作,而是指他應該在表達情感和把情感埋在自己的心裏這兩者之間實現一種和諧的平衡。最終,他應該能夠在必需的時候把自己的情感掩蓋起來,但又不能蓋得太緊,蓋得太緊的話會讓他即使是在“安全”的環境中也沒辦法把那個蓋子揭開,比如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舉例來說,發瘋似的狂跑,以宣泄內心壓抑的情感)或者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在一起時。能夠對情感表達進行控製是一種成熟的標誌。不會控製自己情感的孩子是令人討厭的頑童,而一個從來不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則是平淡乏味的。對情感過多地控製或過分誇張地表露,這兩種做法都會給成年後的生活帶來問題。

把情感埋藏在心裏,無論是對孩子、對父母還是對他們之間的關係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把情感表達出來,那實際上就是告訴孩子,他的情感讓你感到害怕,或者給了他這麼一個信息。你根本不想去了解他的情感。這樣,孩子就會認定,伴隨著日常生活中喜怒哀樂的交替變化而產生的情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根據小孩子的邏輯,如果他的情感沒有價值,那麼他自己也就分文不值。如果這種缺乏感情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話,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抑製自己的情感,尤其會在父母麵前把自己的情感隱藏起來。最終,孩子就變得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而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會變得困難重重。

即使你並不是漠不關心地對待孩子的情感表達,而是更多地采用壓製的辦法,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情感表達作出了生氣地回應:“我不想再聽你嚷嚷那條無聊的死魚。”或者更糟糕:“我會給你點顏色看,看你再嚷嚷。”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作出的這種反應使他產生了恐懼,把他變成了一個不會表達情感的、麻木的人。而對孩子的情感反應遲鈍的父母更會責備孩子,進一步壓製孩子的情感(比如,我告訴過你不要給魚喂得太多),讓孩子的內心充滿了負疚和傷害,而且不敢表露出來,或者導致孩子大發脾氣。對於那些從小在感情遲鈍的環境中長大的父母來說,要改變這種對孩子情感表達的反應方式是一項富於挑戰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