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1 / 3)

“那個夜晚就這樣整個地改變了,因為我們把時間投入到了解決邁克爾行為的根源上。當時我們差點就要懲罰他,或者因為他的魯莽而不去理他,但是我們感到他的行為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才能找出原因。就像我們在他嬰兒期就已經習慣於對他發出的暗示作出回應一樣,這時我們也需要找出他暗示背後的原因。否則的話,我們就會在這一次重要的養育考試中遭受失敗。我們認識到,盡管我們在邁克爾的嬰兒期就已經實踐了依附性養育的思想,這種養育方式還需要繼續進行下去,而且我們的養育原則必須始終運用於他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特點上。如果那個晚上我們不是去尋找邁克爾行為背後的原因的話,我們就會播下溝通破裂、漠不關心的種子。這種方法並不隻是簡單地、漫不經心地采用所謂的‘現代方法’來問出孩子的情感,然後再來談論一番‘他有什麼樣的感受’。在對孩子的關心中帶不得任何虛情假意,因為孩子是能夠看出這一點的。”

如果遇到了難題,在解決之前,孩子和成年人通常都需要表達出否定的情感。我們來觀察一下談判桌上的高手。他們一開始總是試圖去了解對方的觀點,而不是急於對此作出判斷。下一步,在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之前,他們會引導對方把所有的觀點都擺出來。你應該采用類似的策略來幫助孩子處理他的情感。要給他機會去陳述他的全部想法,用心地聽他講,並與他產生情感共鳴。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給他提出建議或解決辦法。如果當孩子在陳述他的觀點的時候,你在忙著構思自己的對策,他會看得出來你在幹什麼,他知道你不會接受他的觀點,也不會很好地幫他。懂得什麼時候該開口說話、什麼時候該閉口不言,這有助於你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以及一個優秀的管教者。

不要充當外行的心理學家 如果你剛剛完成心理學入門課程,或者剛參加了最近的養育孩子的培訓,然後裝得很有經驗地去問孩子:“那件事讓你感覺怎麼樣?”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尤其是10多歲的孩子,能夠覺察出你根本不在行。他們很可能會討厭你把一些外行的方法用在他們身上。最好的情況是他們可能感到很尷尬,而最壞的情況是他們被激怒了。你應該采用你自己的個性化方法來了解孩子的情感。如果你確實要采用書上或其他外部資源中的各種技巧,也應該循序漸進地慢慢展開,要使這些技巧成為你自己的東西,使用你自己的語言和溝通方式。

避免掩飾情感 膚淺的人往往由於羞怯而逃避深厚的情感關係。如果你有福氣生了一個情感深厚的孩子,而你對他總是作出淡淡地回應,你們之間很可能就會拉開距離。有一天埃琳的小兔子死了。她難過得心都碎了,但還是來告訴我她那悲慘的發現,我當時正忙著。我本應該首先關注她的情感,其次是小兔的死,最後才考慮她給我添的麻煩。可是我沒能這麼做,而是蹩腳地搪塞她說:“我們給你重新買一隻。”這其實是一種掩飾,是麵對深厚情感的一種拒絕。我沒有去關心埃琳心裏的悲傷,而是作了一個經濟上的補償,就好像有了一隻新兔子就會管用似的。我的這種掩飾不僅鼓勵了她去隱藏自己的情感,而且還為她示範了一種淺薄的態度:我們生活在一個用完即丟、一次性的社會當中,破碎的情感可以通過重新買新的東西來很快地治愈。埃琳的悲傷實際上帶有負疚感,因為小兔子在死去的時候沒水喝,而給它水喝恰恰是埃琳的任務(過後,睡覺前躺在床上談話和禱告的時候,她把心中的負疚告訴了瑪莎)。要幫助她消除這些沉重的負疚感,就必須仔細地去傾聽她的訴說,而且要設身處地地向她提出一些忠告。

西爾斯經典鏈接:富有感情的木偶

孩子處理恐懼和情感的最理想方式是與你交談。然而在實際上,孩子在被問到“你感覺怎樣?”時,往往會緘默不語。他們會把自己的感受告訴給某個中間對象,比如一個木偶或一個喜歡的洋娃娃。你可以自己拿一個木偶,把另一個給你的孩子。你手裏拿著的木偶問孩子的木偶他在想些什麼,通常情況下孩子會通過他的木偶來說出自己的情感。如果你的孩子擔心你會對他的情感作出批評的話,這種替身對他來說就不會具有多少威脅。

在向孩子解釋之前首先體會他的情感 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是你對孩子敏感的一部分,而對孩子敏感正是依附性養育的核心內容。要真正地體會孩子的情感,你就必須進入孩子的心靈,從他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努力去感受他的情感。邏輯反應永遠代替不了對別人情感的共鳴。孩子們是不講邏輯的。你可以對孩子說儲藏室裏根本就沒有什麼怪物,但是隻要孩子實實在在地感到害怕,那麼邏輯解釋根本就是徒勞無益的。你首先應該麵對的是孩子的情感,要鼓勵孩子相信你,然後再來運用你具有邏輯性的、成熟的智慧。這種方法無論是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還是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都是十分有用的。在你能夠與孩子們進行真正的溝通之前,他們首先必須相信你確實明了(盡管無須讚同)他們的觀點。對於10歲剛出頭的孩子(或者10多歲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意識到父母不理解他的觀點更令他煩惱的了。你可以嚐試采用下麵的方法來做一個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的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