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4)(2 / 3)

而與父母感情不親密的孩子被內心的慌亂所支配著。在內心深處,這樣的孩子感到他的自我當中失落了某件重要的東西,他對此感到憤怒(順便提一下,這種失落感有可能會延續到成人時期)。這種空虛感很有可能表現為孩子對自己和對父母的憤怒,使得整個家庭麵臨著人人都怒氣衝衝的危險。

西爾斯經典鏈接:享有內心的平和

許多成年人為了獲得他們過去在成長過程中未能享有的內心平和,會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來嚐試各種不同的哲學、宗教,閱讀各種自我幫助的書籍,參加各種支援團體,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或者轉而求助於藥物或其他上癮的嗜好。他們不可能找到內心的平和,因為他們根本弄不清楚要追尋的東西是什麼。而受到父母依附性養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驗著內心的平和,因而知道內心平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如果遇到了生活當中無法避免的挫折,他們會暫時地失去幸福感,但總能把它重新找回來,因為他們知道要尋找的是什麼。他們有著找到內心平和的情感技巧,在他們長大成人後會更易於進行深入的心靈內省。

不要對孩子的憤怒漫不經心 從孩子的學步期開始,你就應該鼓勵你的孩子去辨別什麼時候他是生氣了。你要做一個全神貫注的傾聽者,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情感。如果有一個願意給予幫助的聽眾在旁邊給予理解、同情,而不是加以評判,孩子們常常就會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從而擺脫內心的焦躁。一次,我們8歲大的孩子馬修堅持要看一個電視節目,我不同意,他發起脾氣來。馬修覺得他實在是不能不看這個節目,而我認為這個電視節目的內容對於他的個性成長和家庭和諧都是有害的。當馬修為自己的立場進行辯護的時候,我專心地聽著,不加任何評判。在他陳述完他的理由之後,我也擺出了我的理由。我平和而又威嚴地列出了我的看法,讓馬修知道我理解他的觀點,但不能同意他。我讓他明白我是爸爸,因此我有權決定他可以看什麼電視節目,我的決定是不會動搖的。我們談論起做什麼事可以來代替看電視。馬修漸漸地明白了不值得為這個電視節目而大動肝火。在我們談話的進行當中,他止住了眼淚,漲紅的小臉放鬆了起來。我確信他的脈搏跳動也平靜下來了。然後我們去外麵,玩接球遊戲來代替看電視。

西爾斯經典鏈接:幫助“憤怒的孩子”

習慣性地犯錯誤的孩子常常怒氣衝衝。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總是“不乖”,你“不知道還能對他做些什麼”,或者孩子表現得很孤僻,那麼你就應該透過表麵現象仔細地探究使孩子生氣的深層原因。在為這些孩子的父母提供谘詢、輔導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兩個原因:要麼是家庭裏火藥味很濃——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動不動就發火,於是孩子接納了這種憤怒的情感,把它作為自我情感的一部分;要麼是因為孩子的幸福感受到了威脅,從而使他心生憤怒。要對老是做錯事的孩子或者常常表現得“不乖”的孩子進行幫助,往往首先要對家庭生活進行全麵的調整。應該將孩子生活中的影響因素逐一列舉出來。是什麼因素加強了他的自尊心?什麼因素將自尊心削弱了?他的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什麼樣的內心焦慮是他發火的根本原因?孩子的憤怒隻是海麵上露出的冰山一角,它發出了警示,海麵下看不見的部分需要我們的認真對待。

內心的憤怒常常會使孩子變得孤僻起來。為了使搖搖欲墜的自我形象免遭侵襲,憤怒的孩子會拚命地抗爭,裹上一層堅硬的外殼。他在表麵上看起來相當平靜,但嚴密的掩蓋之下是一腔緊張地壓抑著的情感,好比緊緊蓋著的高壓鍋裏滾燙的蒸汽,需要認真對待並加以疏導。如果把情感的蓋子緊緊地捂住的話,孩子就會變得孤僻,逃避那些可能會引起他怒火爆發的人際交流。這就是我們建議父母要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思維方式來看問題的原因——同樣的事物,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和用大人的眼光來看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他就會徹底垮掉。除非這種認識被扭轉過來,否則,孩子在長大後就真的會扮演起壞孩子的角色。為了使孩子擺脫認為自己“壞”的感覺,你應該想辦法增強他的信心,對他說:“你一點兒都不壞,你隻是還年輕,年輕人往往是會幹蠢事的。可是爸爸正在幫助你不再做那些蠢事,所以,長大了你會感到自己正像爸爸心目中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出色的人。”這就向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你十分細心地發現了孩子在不良行為背後的真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