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12)(2 / 3)

孩子的腸子十分敏感 孩子弄髒內褲後,你必須解釋給他聽發生了什麼——他需要知道為什麼他會弄髒內褲。他的小朋友中間有一些可能也會弄髒內褲。你應該向他說明他已經長大了,但他的腸子還沒有長大,你會幫助他不再弄髒內褲的。他必須學會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當他的大腸和腦子向他發出信號時,他必須聽從這些信號。你要向孩子解釋有時如果他的大腦感到不舒服,他的大腸也會不舒服起來,因而不能再正常工作了。如果他感到緊張,他的大腸也會緊張起來。孩子弄髒了內褲,你不應該去羞辱和批評他,孩子從同伴和兄弟姐妹那裏受到的不那麼和善的提醒已經夠多的了。大便失禁是很難為情的。孩子們需要大人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

孩子故意弄髒內褲 如果年齡已經比較大(超過了6歲)的孩子故意選擇弄髒自己的內褲,而不是出於意外,以他們的年齡來說,已經大到應該學會自己把弄髒的內褲清洗幹淨了,應該讓他們負起這樣的責任,這會強化對他們養成良好排便習慣的誘導。如果這樣的方法不能奏效,或者隻能起到一時的效果,那你就應該進一步誘導孩子,可以平靜地對他說(不要帶有一丁點兒懲罰的口氣):“下次你要是再弄髒內褲,那你這一天就必須待在自己的房間裏,而且吃飯的時候隻能吃粗麵包和水。”這麼做,肯定能引起他的注意;同時又向他表明你的態度是十分認真的,一定要糾正這個問題。你可一點兒也不是要讓他感到羞愧!一位曾經這樣來進一步誘導自己8歲大的孩子的母親寫信告訴我們說:“當我告訴兒子我的打算時,從他瞪大的眼睛和認真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我們確實是引起了他的關注。他隻說了這麼一句話:‘但是那就像坐牢一樣。’從下午4點鍾開始他就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間裏,中間隻吃過一頓飯。這個小家夥對他自己的事情十分的專注。我看到他在這之前一直雙腿交叉地站著,用力地憋住,不去理會腸子發出的要大便的信號,因為他不想輸掉正在玩的電子遊戲!”在這之後,當孩子又一次弄髒了內褲(實際上她的孩子選擇了“一星期不玩電子遊戲”,而不願再接受“坐牢處罰”)。這次弄髒內褲又讓他回憶起了上次在自己房間裏“坐牢”的經曆。諸如此類的不良習慣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得到糾正的。壞習慣被容忍的時間越長,就要花越長的時間去糾正它。

弄髒內褲後孩子發起了脾氣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弄髒內褲就像尿床一樣,是成長中出現的正常的麻煩,而不是心理問題。對於有一些孩子,這種麻煩會持續幾個月或幾年;弄髒內褲反映出孩子內心深處存在著情感困擾,比如與父母之間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憤怒的情緒對抗。環境中出現的混亂(比如遷居、父母離婚或者疾病)也會打亂孩子的排便習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你就應該尋求專家的幫助。但是在你自己或帶著孩子一起去向專家谘詢之前,首先應該和你孩子的醫生商量,給孩子做一次全麵的身體檢查。雖然食用前麵提到過的那些對大便起軟化作用的天然食物是安全的,但你不應該在沒有得到醫生建議的情況下采用各種具有通便作用的非處方藥或處方藥。有時候,過分地強調對孩子的排便問題進行“治療”,反而會引起孩子過度地關注自己的排便習慣,可能導致問題的加劇。而且你應該詳細地列出你們的家庭狀況,像偵探一樣去探明有哪些令人不安的因素會引發孩子弄髒內褲。家庭治療保證了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對孩子施以援手,而且確保了孩子會采用健康的方式來回應大家的共同努力。

用不禮貌的方式稱呼別人

14歲大的瑪麗對她7歲大的、煩人的弟弟比利大吼道:“你這個蠢貨!”比利還不懂得“蠢貨”到底是什麼意思,但他從他姐姐的語氣中聽得出他不應該做一個“蠢貨”。

在不禮貌的稱呼當中包含有什麼東西呢?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那個姐姐用了什麼樣的詞來稱呼弟弟——在許多時候,孩子們並不知道什麼是侮辱。更深一層的問題是對別人的感受的冷漠和無視。養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幫助你的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你應該幫助她想象一下別人聽到她叫他“蠢貨”時會有什麼感受。作為改變她這種無禮舉動的第一步,你應該喚起她對自己的感受以及別人的感受的敏感。應該讓她牢牢記住:嘲笑的口吻——就像嘲弄式地說“我愛你”會讓別人感覺受到了貶低一樣——隻會給人帶來傷害。

為孩子示範向別人道歉 即使是成年人有時也會采用不禮貌的方式來稱呼別人,以此表示自己的不快。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孩子任性的時候會由於失望而大叫“你這個臭小子”。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接連不斷地聽到“你很懶”或者“你真笨”,那他就會真的養成“很懶”或者“很笨”的習慣,因為這種習慣看起來可以被父母用來發泄他們的情緒。用不禮貌的方式稱呼別人會使人感到羞辱。為了挽回孩子的情緒,你應該向孩子道歉。當我們聽到“臭小子”這樣的字眼從自己的嘴裏迸出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就此打住,給孩子一個擁抱,向他道歉,重新使他相信我們認為他很好。然後我們再來和他談論我們是如何地不喜歡他的所作所為,接著去糾正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