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盡早教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即使是2歲大的孩子也能夠學著說“請”和“謝謝”。盡管學步期的孩子們還不明白這些用語在社交禮貌方麵的意義,但他們能意識到“請”是你在向別人提出要求,“謝謝”是你在結束一次與別人的行為互動。至少你已經在孩子的詞彙當中撒下了這些社交禮儀的種子;在這之後,他們就會懂得使用這些禮貌用語來讓別人感到高興。如果你要求學步期的孩子給你一樣東西,應該用“請”來開始你的要求,用“謝謝”來結束。這樣他就會明白這些禮貌用語是很重要的,因為爸爸媽媽經常使用它們,而且在使用這些用語的時候,他們的臉上總是露出和善、親切的表情。
西爾斯經典鏈接:打小報告
“媽媽,安德拉昨天拿你的新衣服去玩……”父母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搬弄是非的陷阱。孩子打小報告的動機當中有著一些不安分的、甚至是狡猾的因素。但是,在有些孩子的意識中,認為打別人的小報告是正確的,因為他們覺得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必須向父母報告。那麼,父母在聽到孩子的小報告後該怎麼辦呢?下麵的一些方法能幫助你詳細地調查孩子提出的指控,並且有助於你決定什麼時候該采取行動、什麼時候根本不用去管它。
孩子告發的問題究竟是小過失還是大錯誤?為了使你自己做到不偏不倚、並且使孩子們在社交能力上有比較好的發展,你盡量不要卷入到孩子們雞毛蒜皮的口角中去。“爸爸,爸爸,蘇西用她的零用錢去買餅幹給她的朋友們吃。”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或許還是件好事)。你不必去追究這件事,但也不要反過來責備打小報告的孩子。有時候,正是打小報告的孩子讓父母得以知道一些秘密,而這些秘密又是父母必須掌握的;你確實應該隨時掌握那些大的問題。如果孩子告發的隻不過是小過失,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好了。如果你把一個小問題當成個大錯誤,特別是孩子提出的指控存在著許多疑點,那麼往往會在打小報告的孩子和被指控的孩子之間引發憎恨的情緒。打小報告的孩子提出的指控可能一點兒都不準確。要當心打小報告的孩子用編造的謊話來報複或者貶低兄弟姐妹。一旦他發現有人在聽他講故事,他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添油加醋地歪曲事實。
要考慮小報告的來源。打小報告的孩子是不是誠實可信?他過去有沒有歪曲過事實?馬修是我們家裏的“正派人”,看到任何不正當的行為他都會向我們報告,我們一直都很尊重他的誠實和正直,仔細地聽他講。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他的這個稟性使他在兄弟姐妹和同伴中產生了不良的印象,盡管他們暫時還不會給他帶來什麼麻煩。我們正在幫助馬修放隨和一些,不要過分熱衷於在家裏充當司法部長的角色。從我們的反應當中他也漸漸地明白,他所報告的事情我們根本就不會去管。對於家裏出現的那些過失,他逐漸地變得寬容了起來。當他(或者其他孩子)確實有重大的事情要報告時,我們會對消息來源的身份給予保密。
如果5~8歲的孩子總是打兄弟姐妹或者夥伴們的小報告,那麼你可以采用這麼一條有效的準則:除非有人將受到傷害,否則我不願聽到“我要告訴媽媽”這樣的話。一旦習慣於打小報告的孩子長大到了會寫字,那你就可以設立一個檢舉箱,讓他們把小報告寫下來。你應該讓對打小報告上癮的孩子變得隨和一些,不要讓他把這種嗜好帶到學校裏去。他的老師會為此而感謝你的。
為孩子做出講禮貌的榜樣 從2歲到4歲,約翰尼聽見什麼,他就會說什麼。在你每天與別人的交流當中,應該讓你的孩子多聽到些“請”、“謝謝”、“別客氣”、“對不起”等等的禮貌用語,並且要同對待成年人一樣的禮貌態度來對待你的孩子,讓他從中把握有禮貌的談話的特征與風格。
西爾斯經典鏈接:勿把過錯轉嫁到孩子頭上
你是不是經常會責怪你的孩子,從而使自己擺脫困境?幾年前,在一次外出購物期間,瑪莎丟了錢包,於是她對當時隻有6歲的海登發起了脾氣,責備她說:“海登,要不是你讓我分散了注意力,我就不會丟失我的錢包。”瑪莎把過錯轉嫁到了海登的頭上,從而來減輕自己的負擔。一個比較有理性的朋友那時正好與她們在一起,她對海登伸出了援手,問孩子道:“海登,你覺得這是你的錯嗎?”海登並沒有錯,這位朋友的介入幫助瑪莎認識到自己是在轉嫁責任。作為父母,我們倆都有這種傾向,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對我們這麼說:“為什麼你們總是要抱怨別人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每當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會對自己過於嚴厲,你能夠猜想到這種態度是如何形成的)大人往往會把過錯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們很容易成為父母的替罪羊,但是,這副擔子實在是太重了,他們承擔不起。此外,這種做法還為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