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第二種勇敢,第二種勇敢的人很奇怪,他說我明明打不過你,但是我相信我打得過你,叫做心理建設,有點像我們的阿Q。如果我打得過你才打,那算什麼好漢。真正的勇敢是我打不過你,但是我相信我打得過你,這種氣勢是自我要求勝過別人。第一種勇敢的人需要條件比較多,比較人高馬大、武功高強才能做第一種。像我們這種身體,這種武功,想做第一種也沒有人理,我們隻能做第二種心理建設,但是這樣還不夠。
還有第三種。說到第三種勇敢,我們就要提一下,現在考各位了。“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句話是誰說的?大家都說孟子說的,不對,這句話是曾子說的,曾子引述孔子說的話,標準答案是孔子說的。孔子說,我自我反省之後發現自己有錯,雖然我隻是一個路邊的小老百姓,但是我不害怕嗎?我自己反省之後發現自己沒有錯,雖然是千萬人跟我不一樣,我照樣往前走,這才是真正的勇敢。勇敢要以有沒有道理來判斷,而不是以你武功高不高,自我心理建設強不強。人活在世界上一定有做人的道理,你隻要循著道理做,天下人都支持你,也許你一時受委屈,但是一定有平反的一天,這是人的世界,如果沒有的話,那是一種委屈,這種委屈千古下來是不合理的,將來的人寫曆史,還是會翻案的,這是人類社會偉大的地方。很多人說能不能有一個合理的社會呢?其實合理的社會是一個目標,我們不管怎麼樣,在現實的情況永遠不可能達到理想,也因為這樣人活著才有更多奮鬥的動力。否則怎麼辦呢?最近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先進國家自殺率很高,很多國家的國民所得超過25000美金,真的很有錢,但是他們自殺率高,因為他們活著感受不到生命動力,什麼都有了,不知道自己活著到底為什麼。當然我們也反對什麼都沒有,活著太辛苦。
重要的是你要記得三個字,“身、心、靈”。身體要能夠吃飽喝足,要受教育。孟子說的很好,“飽食、暖衣、宜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說每天吃飽穿暖生活很悠哉,但是沒有受教育就很接近禽獸,所以你要記得吃飽喝足要受教育,才知道人生的方向。但是再往上走要有勇敢,實現人生正確的路,培養勇敢的時候牽涉到培養浩然之氣。學生問孟子,老師您跟別人有什麼差別?他說我跟別人不一樣兩件事,第一我聽的懂別人說的話,別人說話有瑕疵,比如這個人很心虛,一說話我就知道這個人詭詐的很。第二個特色是能夠養浩然之氣。今天的主題來了。你怎麼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才?一個成功的人活在世界上心胸坦蕩,這一生光明正大,這種快樂無與倫比,那麼怎麼做到呢?三個字,孟子說其實這個很難講,我講的太容易不好,因為學生問孟子,請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說:“難言也。”很難說,所以我要假裝很難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這句話很難懂,這種氣至大至剛,怎麼養?以直,直這個字在儒家代表“真誠”和“正直”,“正直”來自於“真誠”,所以直由內到外一直出去叫做“直”,用直養這個“氣”就會塞在天地之間。誰聽得懂呢?隻有一個人聽的懂。寫《正氣歌》是誰呢?各位知道文天祥吧,宋朝快滅亡了,文天祥被抓了,各位知道一個朝代快滅亡的時候有很多貪官汙吏,文天祥也是吃喝玩樂,關進去發現天地有正氣了,什麼是正氣呢?外國人學我們的漢學很不容易,有一個美國學者就翻成“正確的空氣”,在天地之間有一股正確的空氣。正氣怎麼變成正確的空氣呢?空氣隻有兩種,汙染跟不汙染的嘛,那什麼是正氣呢?你要知道很難翻譯的,文化裏麵根本的觀念很難翻譯,如果你讓我翻譯我怎麼翻,我把正氣翻成“正義的精神”,這才是我們的意思。天地裏麵有一種正義的精神,但是問題在什麼地方?什麼是正義的精神,在什麼地方?怎麼掌握呢?我們說天地之間有風氣,但是怎麼才有正氣呢?人活在世界上,跟萬物有一點不一樣,萬物就是一個“實然”,實際的情況,人有一個特色,叫做應然,應該如何。人的應該如何是人的生命價值所在,人如果不談應該這兩個字,那就是萬物之一,叫做跟禽獸一樣。如果一談我應該如何,價值就出現了,而這個價值的出現,整個宇宙裏麵忽然之間顯示光明,好像宇宙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人類出現,人類出現之後宇宙才有目的可言,因為宇宙裏麵隻有人類思考目的的問題。
宇宙裏麵隻有人類會思考,會思考才有目的的問題,所以我說宇宙沒有目的。人類出現才是宇宙的目的。因為人類可以設定目的,使宇宙的存在有意義。什麼叫有意義?有意義就是能夠被理解。很多同學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問人生有意義嗎?首先你要回答我,請你先說明什麼是意義吧。我這幾年思考這個問題有一個簡單的方式,我們先說明一下什麼是意義。假設今天是周末,到星期五了,覺得這個星期過的不錯,心情蠻好的,那晚上要慶祝一下,就走進一家法國餐廳,到了餐廳一看菜單全是法文,一個字不認識叫做毫無意義。凡是你不能理解就是毫無意義,那已經到了餐廳怎麼辦?看到隔壁那一桌吃的很開心,好像很好吃樣子,我跟服務生說照隔壁那一桌給我來一客,或者看菜單上寫的特別長,好像加了特別多好料,我就來一個三號餐,但是我不知道吃什麼,不知道為什麼吃這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如此,從小到大就看別人怎麼熱鬧,升官發財熱鬧,如何如何熱鬧,就跟他學。或者看到廣告媒體,各種資訊怎麼樣才是豐富有趣的人生,跟著別人學,自己沒有想過過什麼樣的人生,為什麼過這樣的生活。
?讀·品·悟
自從2006年9月傅佩榮首開大陸問道以來,先後在複旦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開展了一係列國學演講,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段關於勇敢的演講,就是其中之一。
從古至今,人們都對“勇敢”一詞有著很多的看法,魯迅先生曾說:“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應該敢說,敢笑,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則說:“勇敢者是到處有路可走的。”在勇敢的人所要走上去的道路上,踏著荊棘他們不覺得痛苦,有淚而落亦不覺悲涼。
傅佩榮先生在清華做演講中提到的“勇敢”,分了三個層次,第一種可以說是武夫之勇,第二種是勇士之勇,隻有第三種才是真正的君子之勇。前麵兩種勇敢都較容易做到,但第三種勇敢則隻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堅信自己,哪怕遭到眾人的質疑也不動搖。這種勇敢,在革命年代和動亂歲月中才會顯現,正如屈原所說: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
麵對成長旅途上的困境,有人一籌莫展,有人頭破血流,有人屈身臣服……成大事者和平庸之流的根本區別之一,就在於他們是否能夠在遇到困難時勇敢反擊,主動尋找解決的方法。青年人隻有敢於去挑戰,並從困局中突圍而出,才能在這個喧鬧的世界中發出自己的聲音那些傑出者並非被上天偏愛,隻不過他們沒有被困難征服罷了。
對於青少年來說,勇氣就是你在猶豫許久後還是大著膽子走上了演講台;就是你失敗了以後還是決定從頭再來。人的一生都是由許多的失敗和不如意組成的,我們需要的是跨越和站起來,更重要的是戰勝自己,不因失敗而裹足不前。
不論人生到了哪一步境地,隻要你還有勇氣挑戰,你就還沒有失敗。傅先生的“勇氣三境界”正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一樣,指導我們去跨越、追求。
世界不夠完美,人生不夠理想。改善世界與人生,是誰的責任?是每一個人的。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自覺或不自覺,都是在一點一滴地擔負起這個責任。原因非常簡單:人類天性渴望幸福。幸福與責任的關係頗不單純,不是本文所能詳述。這裏我們隻想肯定:人必須盡責任以求得幸福。
讀書的藝術
——⊙ 摘自清華大學教授林語堂和青少年談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