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作家,我也把我和發生了如此變化的殘疾兒子的生活寫進了小說。即便在《萬延元年的足球》這部作品裏,殘疾兒子的存在退到了小說的背後。

但在小說裏,我刻畫了沒有和殘疾子女共同生活下去的勇氣的年輕夫婦是怎樣頹廢的。從消極的側麵,觀照自己的家庭問題,所以,對我來說,這部小說也仍然是從和兒子的共同生活中生長出來的。

但是,把和自己家裏的殘疾兒子共同生活這樣的事情作為所有小說的主題,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是真正的文學創作行為嗎?我想,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自己也常常直接麵對這樣的問題。我以為,我正是通過克服這個疑問的具體行動,從而積極地推進了自己的文學創作。

?讀·品·悟

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邀請,大江健三郎於2000年到達北京,開始為期4天的學術訪問。期間大江健三郎在清華圖書館向師生發表了這篇演講。

對於苦難的認識,大江健三郎絕對擁有發言權,28歲那年,已是成名作家的大江經曆了有生以來最為重大的考驗——如何麵對頭蓋骨先天缺損和腦組織外溢的兒子?而以這個痛苦經曆為基礎創作的長篇小說,便是30年後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個人的體驗》。

苦難是一柄雙刃劍,它讓強者更強,塑造出色而幾近完美的人格,但同時它也能夠將弱者一劍削平,從此倒下。苦難可以激發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這完全取決於每個人本身。就像彌爾頓、貝多芬、帕格尼尼,世界文藝史上的三大怪傑,最後一個成了盲人,一個人失聰,一個成了啞巴,但這些並沒有妨礙他們走向成功的步伐,這就是最好的例證。上帝並不喜愛坐享安逸生活的人,他要挑選出最傑出的人物,讓這些人曆經磨難,千錘百煉終於成金。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人生旅程中,如同穿越崇山峻嶺,時而風吹雨打,困頓難行,時而雨過天晴,鳥語花香。聰明的人會把苦難當做自己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甚至將正在經受的苦難視為一次臥薪嚐膽的難得機會;愚蠢的人則常常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苦難,把苦難當做一種可怕的折磨,甚至將眼前的苦難視為自己放棄奮鬥甘於平庸的借口。

在踏上人生路途的時候,我們就該明白前途的坎坷,也要在任何時候都不忘重塑自己的精神。世事就是這樣,要接受溫潤的春和赤烈的夏,就必須接受清冷的秋和寒冽的冬,正像茶葉一樣,我們要坦然麵對沉浮,才能讓生命散發芳香。

對於我的兒子光來說,單薄是他蘊藏於內心的深刻而豐富的東西,也是他將內的情感向他人、向社會傳達的唯一語言。這種語言是在家庭裏發芽,在學校裏發展成型的。不僅僅是語文,還有自然科學,算術,體操,音樂,這些都是深刻了解自己、與他人交流的語言。為了學習這些,無論是什麼時代,孩子都是要去上學的。

堅持成就夢想

——⊙ 摘自施瓦辛格在清華大學的演講 ⊙——

人物剪影

阿諾德·施瓦辛格1947年7月30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特爾村。1966年,19歲的施瓦辛格獲得了“歐洲先生”的稱號。此後,他幾乎包攬了所有的世界級健美冠軍,從1970年施瓦辛格拍攝《大力神在紐約》開始,至今已主演近20部動作片,幾乎部部叫座,在全球影響極廣。施瓦辛格息影後開始參與政治,並且參加了州長競選,最終鑒於其在演藝界的影響和成就使其於2003年11月16日成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

我出道時是個舉重運動員,第一次抓緊杠鈴、將其高高舉過頭頂的時候,我就為此感到異常興奮。那時我知道,這就是我將來要做的事情。

我還記得最初那次真正的訓練。當時我騎著自行車前往一家健身房,那兒離我家所在的奧地利小村莊有八英裏。在那裏我訓練了半個鍾頭,因為他們說訓練必須半小時停一次,否則會全身酸痛。後來我看看自己的身體,什麼事也沒有,於是我說:“最好再練半小時吧。”就又多舉了幾下。可是力量並未因此增強,也不見肌肉鼓起來。然後我又練了半小時,再加半小時……結果總共練了兩個半小時。

後來,我騎車回家了。剛走一英裏,我頓覺四肢麻木,連車把都感覺不到了,結果整個人從車上摔下來,掉進了路邊的水溝裏。第二天早上起床,我渾身酸痛,連舉手梳頭的力氣都沒有了,隻好叫我母親替我梳頭——這真令人難堪!可你知道嗎,我獲得了非常重要的一次教訓:要想進步就得吃苦。

經過兩三年意誌上的磨煉和體力上的鍛煉,我確實改變了自己的身體狀況,氣力也變大了。這件事告訴我,如果能大大地改變身體,我就能改變一切:我能改變習慣,智力,態度,思想,未來,乃至人生。事實上我已經做到了。我想這一教訓適用於人,也適用於國家。你能改變,中國能改變,世界上每個人都能改變。

我還記得第一次到美國參加世界健美錦標賽。當時我輸了,絕望無比。我哭了,事實上因為我感到讓朋友失望了,也讓自己失望了。但第二天,我重整旗鼓,改變了態度,並對自己說:“我要吸取教訓。”從那時起,我不斷努力,事業從此我實現了自己想做的一切——首先成為健美冠軍,接著成為電影明星,後來當上了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

這一切的實現都是因為我的夢想,即使別人說我的那些夢想都是虛偽而荒唐的,但是我仍堅持不棄。在好萊塢,他們曾說,“你絕不可能成功,你一口德國口音,在好萊塢還沒有一個說話帶德國口音的人能成功的。飾演一些納粹角色你倒是可以,但有口音的人想成為主角是不可能的。還有你的體形,一身肌肉,太過發達了!20年前他們是拍過大力士的影片,不過早過時了。還有你的名字,施瓦辛格,根本不適合上電影海報。算了,你不會成功的,還是回去搞你的健美運動去吧!”

其餘的都成了往事。演完《終結者III》之後,我便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明星。但外界的質疑從未中斷過。我競選州長時還有人說:“施瓦辛格,你永遠當不上加州州長。你也懂政治?”而我依然參加了競選。我相信自己的夢想,最終當上了州長。

?讀·品·悟

2005年11月,美國前著名影星阿諾德·施瓦辛格以州長身份訪華,主要目的在於了解中國各行業的合作機遇,擴大加州對華貿易,深化加州與中國的合作關係。11月16日上午,施瓦辛格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演講。

施瓦辛格的人生經曆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個關於堅持的故事: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做了一遍示範,“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這樣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剩下八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多少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堅持其實是世間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事,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你願意去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使你信心和毅力動搖的事情,因此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終究是少數。許多失敗,其實如果肯再多堅持一分鍾,或再多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轉化為成功。試想一下如果施瓦辛格沒有堅持身體鍛煉,怎麼會迎來“健美冠軍”的稱號,又怎麼會得到電影製作人的賞識而走向電影銀幕被全球的觀眾所熟悉?正如貝多芬所說的一樣:“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中百折不撓。”這也許就是偉大人物之所以偉大的地方。

人們都希望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但通向強者的路上永遠會有困難在等待。遇到一點困難就望而止步,放下自己最初的選擇的人,永遠不會得到成功的青睞。不斷地征服困難,才能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樂趣,永不服輸、堅持到底的信念是一種自我的肯定。強者不懼怕困難,更不會被困難壓倒,即使暫時戰勝不了它,也不應該氣餒,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困難就永遠不能成為我們夢想的終結者。

回首往事如煙,當施瓦辛格的名字響遍全球,有人用“神話”來形容他成功故事的時候,也許正是對他持之以恒永不放棄的精神最好的詮釋。

我在1968年來到了美國。我囊中羞澀,但是夢想聯翩。那年總統選舉激戰正酣。我記得在電視上看見尼克鬆(Nixon)和漢弗萊(Humphrey)競選。一個講德語和英語的朋友為我當翻譯。二十幾歲了我還不會說英語,但這都沒有關係,隻要有夢想,你就能成為你所期望的。

心高與月徘徊,自信似雲卷舒

——⊙ 潘守宇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

人物剪影

潘守宇,1966年生,蘭州商學院畢業,後參加北大工商管理碩士班。20世紀90年代年下海經商以來,從事和生產石雕工藝。他主張德商雙修,細微之處見真知,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我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它們都是關於牧羊孩子的故事。一個是:一位記者隨國家扶貧人員到西北貧困地區,曾問一個牧羊的孩子:“你放羊做什麼?”“掙錢。”“掙錢做什麼?”“娶媳婦。”“娶媳婦做什麼?”“生娃。”“生娃做什麼?”“放羊!”

另一個故事是:一個貧窮的牧羊人,領著兩個孩子放羊,弟弟望著天上飛過的大雁說:“我們要是像大雁會飛就好了,就可以飛到天堂看媽媽啦。”父親說:“隻要想飛,就能飛上天!”弟弟學大雁飛,沒有飛起來,哥哥也試了試,沒有飛起來。父親也試著飛了幾次,結果同樣也沒有飛起來。父親說:“我老了,你們還小,將來經過努力,你們一定能飛起來!”後來,經過努力他們果然飛上了藍天,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自信就是這樣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燒一個人的潛能,指引你飛向夢想的天堂。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銘心刻骨的經曆,是把玩和炫耀這段人生,還是從中總結經驗體會,實際上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大事的兩種態度。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20%取決於智商(IQ),而80%來自情商(EQ),從而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教育觀點:那就是培育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灌輸知識,培育性格比什麼都重要。

居裏夫人在功成名就之前,給姐姐的信中就寫道:“我們生活得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係?我們必須有誌向,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

因為自信,關雲長單刀赴會;因為自信,毛遂脫穎而出;因為自信,布魯諾視死如歸;因為自信,比爾·蓋茨棄學從商。自信就是一種催化劑,它能讓你的成功達到難以想象的高度。誌向產生自信,自信產生熱忱,以熱忱之力可以征服世界。

毛澤東早年就曾寫下“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的詩句以明誌。自信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奇跡,自信是創立事業之本!天助自助之人。有人問美國的億萬富翁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先生,假使你的財富一晚上化為烏有,您會怎麼辦?”洛克菲勒自信地笑著說:“給我10年的時間,照樣再造一個洛克菲勒帝國!”有史以來,沒有什麼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自信和熱忱而成功的。一心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相信自己能行,便會攻無不克。失去金錢的人,失去很少;失去健康的人,失去很多;失去自信的人,將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