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少年,是曆史新紀元的開創者,是未來曆史的主人。我們將把“少年中國”建設得更富有,更強盛!

有一個德國人跟我講,倘若一個人不到五十歲,要說他能研究馬克思的學說,這一定是騙子。因為隻要讀一讀馬克思的著作,就要二三十年了,可見這很不是容易的事。我們這裏不過隨便說說,還說不到講他的學問。

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

——⊙ 摘自連戰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

人物剪影

連戰,1936年出生西安。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係,後留學美國。1968年奉調回台灣,隨後步入政壇出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青年工作會”主任,現為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在兩岸關係上主張發展兩岸關係,致力台海和平,為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作出了貢獻。

尊敬的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安。

北京大學是我們大學裏麵的翹楚,也是中國現代新思潮的發源地。蔡元培先生有兩句名言:循思想自由的原則,取兼容並包之意。這種自由包容的校風之下,長久以來北大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培育了很多精英分子。尤其在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可以說都是能夠挺身而出、各領風騷。不但為整個國家、民族和社會作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那種感時、傷時、憂國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曆經曲折,曆經挑戰,我們走了不少的冤枉路,我們得到了多少慘痛的教訓,這些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身為一個知識分子,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百折不回的決心和勇氣。因為在各位的肩膀上,要擔負的就是要為曆史負起責任來,要為廣大的人民找出路。

如何能夠讓整個的中華民族不再走上戰爭和流血的道路,如何能夠讓和平實現,如何能夠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如何能夠維護和不斷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這些重擔都在各位的肩頭上。一肩挑起來,就是現代知識分子的一個偉大的格局。那麼,用什麼話來形容這樣的格局、這樣的勇氣,來帶領我們到正確的曆史方向和目標。我想了再想,把它歸納成12個字,那就是希望各位能夠“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

當然有人會問我,你的勇氣不小,你的基礎在哪裏?我認為這個基礎在哪裏呢?在於曆史的一個潮流,在於民意的一種驅動。曆史的潮流、民意的驅動讓我、讓許許多多的人有這樣的勇氣能夠提出來。

在過去這段時間裏麵,兩岸所走的路、走的方向,已經使我們兩岸無論是在差異還是在差距上,都越來越縮小,這是曆史的潮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我們為什麼不能夠以善意為出發點,以信任為基礎,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依歸,為民族的長遠的利益為考慮呢?以人民為主,幸福優先,我想這是包括我們所有的台灣2300萬、大陸13億的人,我們所有的人民,大家會共同支持的一個方向。

我們不能一直在過去,就像丘吉爾講的,永遠地為了現在和過去在那裏糾纏不清的話,那你很可能就失去未來。逝者已,來者俱,各位親愛的朋友們,網絡資訊的時代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時代,何況我們本身就有多元的基礎,少數的基層、不同的政治主張,等等,這樣多元的社會一定要有包容,就像蔡元培先生所講的包容。

怎麼樣來了解有沒有包容呢?檢驗有沒有包容,很簡單,理性地溝通,相互地尊重,取代所謂激情的謾罵跟批判,這就是包容,很簡單。蔣夢麟先生也是北大的校長,他講所謂那些背後拖著長辮子的保皇黨和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大家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笑謔,那就是包容。

今天我來到這裏,讓我回憶到以色列的特拉維夫猶太人博物館前麵寫的那段話,它說,“全世界的猶太人對於彼此都負有責任”。我們雖然曾經彼此有過戰爭,有過流血,今天要談溝通、和平,有的時候就覺得談何容易。但是猶太人的話讓我感觸良深。

我相信有智慧、有能力的中華兒女都可以理解,我們可以化幹戈為玉帛,點滴的心血累積成我們長長久久的和平關係。各位親愛的年輕朋友,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各位都知道年輕就是希望、年輕就是機會。在這個時候,大家回想一下,前輩先賢曾經負起他們應該負起的扭轉時代的曆史責任,現在又輪到大家了。

大家都是將來國家、社會乃至民族的領航員。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刻,我又想到以前美國的裏根總統說的話,他說,假如我們不做,誰來做?假如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我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來到這裏。讓我們大家共同堅持,互惠雙贏,堅持和平。這是我們自我的期許,也是曆史給予的責任。唯有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這將是中華民族為舉世稱讚最重大的成就,也是我們麵對世世代代炎黃子孫共同的光榮,謝謝大家。

?讀·品·悟

2005年,應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於4月26日開始其60年來首次大陸之行,並於29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辦公樓禮堂向北大師生發表演講。

連戰在北大的這番演講,既代表著他個人,也代表著那些他需要為之負責的廣大群眾。為中華民族的複興創造條件,是每個中華兒女肩上的責任,連戰也是承擔這份責任的人之一。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凡是公民,誰都不能規避責任。”但是所有的人在本性中,都有一個自然的傾向,那就是逃避責任。

責任心是青少年成長的動力,也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標誌。當一個人能夠主動地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主動地去承擔自己身上的責任時,整個世界都將會為他讓路。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放棄承擔責任,或者蔑視自身的責任,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路障,摔跤絆倒的也隻能是自己。

近百年來的中華民族史經曆驚濤駭浪,百轉千回,是在史無前例的苦難、曲折、坎坷中奮鬥前進的曆史。在那個年代,湧現出了無數為了國家的強盛而毅然挑起自己肩上責任的人,比如我們熟知的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棄醫從文的魯迅就是其中之一。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專為著他人的幸福而生,他們的位置永遠在苦難大眾的命運裏。當然,今天的青少年趕上了好時候,趕上了國家蓬勃發展的階段。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好學習就是為國家作最大的貢獻,因為隻有把基礎打好了,才能在長大後用雙手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昌盛。

責任是流淌在一個人靈魂中的使命,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能夠為國家出力,效忠國家及人民,是無上光榮的使命與責任。一個人因擔負責任而成熟,一個公民因擔任國家賦予的責任而變得無私和崇高。人類的進步必須通過責任的磨煉,所有有成就的人才,都是那些有責任感的人。因此,責任來臨的時候,青年朋友們,請背負起責任,從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闖紅綠燈開始,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黑格爾曾說,沒有昨天,哪有今天明天。龔自珍說:‘亡其國者,必先去其史’。今天,曆史文化受到無辜改變,這是一種文化的逆流,假如不加扼製,孫中山就會變成外國人,媽祖、關公都是外來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