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

歌德(1749~1832)是德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影響最為巨大的文豪之一。青年時代,歌德接受了當時的進步思想,參加了被稱為“德國文藝複興”的“狂飆(biāo)突進運動”。他後來進入魏瑪宮廷,長期主持國務,頗有政績。

歌德是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比肩而立的大文豪,是德國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作家。他25歲時創作了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在當時的歐洲有巨大影響,直到今天仍有眾多讀者。歌德花費約60年時間寫成的詩劇《浮士德》是一部真正的文學巨著,代表德國文學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學史中影響最為巨大的名著之一。

貴族少年

1749年8月28日,在德國西南部萊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市內的參議員家裏,誕生一個男嬰,他就是約翰·沃爾夫岡·歌德。他剛出娘胎就處於假死狀態,接生婆很費了一番手腳,才使他蘇醒。

歌德的童年是幸福的。他的父親是一個富有的裁縫師的兒子,受過良好的教育,曾遊曆歐洲各國,取得了博士學位。他娶了法蘭克福市市長的獨生女兒為妻。他們一共生有六個孩子,但隻剩下歌德和一個妹妹,其餘四個都夭折了。

歌德的父親擁有許多精美的圖書,包括各種語言文字的書籍,還有很多名畫。更重要的,是父親對小歌德兄妹倆管教很嚴,對他們進行嚴格的家庭教育。

小歌德天資聰明過人,但對父親的教育方法和壓製手段很反感。他時常逃到外祖父那兒,自由自在地遨 (áo)遊一番。

市長的家就像一座堡壘。寬敞的院子,被四周錯落錯落:交錯紛雜。有致的建築環護著。院子後邊,一個很大的花園,百花爭妍(yán),蜂蝶翩(piān)飛。

在外祖父家玩膩(nì)了,小歌德就邀了幾個貴族的子弟一起玩耍。

小歌德在父親的指點下,一點即會,他隻用了四個星期就掌握了英語的初級課程。他還學習《舊約全書》的原文。父親還教他彈舊式大鋼琴,拉大提琴,又教他擊劍、騎馬,並告訴他怎樣寫詩。

歌德的學習方法很靈活,並且盡力地加進趣味性,學習起來愉快一些。例如,他要學習德語、拉丁語、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布伯希萊語。在學到一定程度後,他忽起一個念頭,想用所學過的各國文學寫成一個故事,用來綜合地練習外語。他虛構了一家有六七個兄妹的故事。隻小妹在家,其他人都到外地,彼此相隔很遠,又好久未見,隻好靠通信介紹自己的情況。老大哥是用漂亮的德文彙報他旅行中的種種見聞和情況。他的妹妹是以一種閨閣體文字給大哥回信,講述家中的事情和自己的心境。二弟是研究神學的,用很規矩的拉丁文寫信,在信後附言時,又用的是希臘文。三弟是在漢堡做商店雇員,經常用英文通信。四弟居留馬賽,自然用法文寫信。五弟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音樂家,居住在意大利,用意大利文寫信。最小的兄弟像一隻活潑的小鳥,他不懂其他語言,隻會用猶太人的德文(布伯希萊語)寫信。他這樣寫好後,給他的父親看,父親為他的妙想和奇才,高興得大笑起來。

歌德的父親除了在功課上教育他,也教育他如何為人做事,培養他成為一個較完善的人,在這方麵也有許多生動的小故事。

歌德家是老式住宅,屋子裏有許多彎彎曲曲的幽(yōu)暗處,歌德小兄妹倆,一看到這黑洞洞的地方,就以為裏麵藏著妖婆或魔鬼,在幼小的心靈中常常引起恐懼。他父親知道後,讓兩個孩子與大人分開獨居。兩個可憐的孩子,晚上躺在床上幻想著妖魔鬼怪,十分害怕,溜下床來,想到男傭或女傭人屋裏去找伴。每次一開開屋門,就看到父親披著睡衣站在走廊(lánɡ)上,用嚴厲的口氣,逼他們回屋去。一邊是惡魔妖婆,一邊是可怕的父親,孩子們夾在這兩種可怕之間,隻好在可怕的幻想中睡去。歌德的母親很善良溫和,但也不敢違背丈夫的命令,隻能耐心地對孩子講解沒有妖魔,不用怕,要勇敢、大膽、放心地獨睡,還說誰夜間不害怕,睡得香甜,早上獎給一個大桃子。這辦法真靈,孩子們漸漸地膽大起來,這使歌德懂得勇敢、大膽、堅強的意誌是鍛煉出來的。

歌德的父親還教育兒子要學會克製和忍受,在忍受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中,可以使人變得堅強。這也是當時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的道德觀念。因此,有時孩子們在遊戲時,比賽誰能堅持吃苦。

兒童往往沒有長性,幹一件事,剛開一個頭,就不幹了。歌德的父親認為要教育兒童成大事,必須讓他們幹什麼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半途而廢:做事情沒有做完而終止。。有一年冬天,晚上沒事,父親把家人叫在一起,讓他們聽歌德朗誦蘇格蘭教士保沃的《教皇本紀》,這種對教會枯燥無味的敘述,隻有很少或簡直沒有什麼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盡管歌德的父親首先帶頭打嗬欠,覺得沒勁,仍讓歌德念完,大家也跟著聽完。

歌德小時候很聰明,也很淘氣。

有一天下午,小歌德把瓷製的小鍋、小罐、小盤等小玩具拿到臨街的窗前來玩,過一會兒,就玩膩了,想玩出個新名堂,他順手把一個小盤仍到街上,瓷盤掉到石街上不僅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還裂成許多小碎塊,他覺得好玩極了。這時,住在街對麵的奧克遜施太因三兄弟也正在窗前玩,看見小歌德往外摔東西,也覺得蠻有樂趣,樂得拍起手來叫好,還大聲喊道:“再來一個”,“再來一個”。由於有人慫恿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有人欣賞,小歌德更來勁了,又毫不躊躇躊躇:猶豫。地把一個小瓷鍋扔了出去,隨著嘩啦一聲響,又引起一片歡呼聲,對麵的三兄弟起勁地喊好叫嚷,“再來一個”,“再來一個”,就是在這不斷的喝彩聲中,在愉快的催促聲中,小歌德把身邊的盤兒、鍋兒、罐兒統統地扔了出去,但他的玩性仍沒有減。對麵的三兄弟也不願意這樣結束,他們鼓動小歌德到廚房去拿盤子和碗來扔。小歌德為了博得他們的歡心和自己玩個痛快,跑到廚房搬來一摞摞的盤子,繼續扔著玩。摔完了再去搬,幾乎把廚房的盤子摔了個精光。

小歌德把一些東西毀壞掉,往往是由於好奇,凡是新奇的東西他都要拆開來看一看,結果給弄壞。歌德家裏有一個用深紅色布包裝著的含鐵磁石,外表很美觀。小歌德對它能吸鐵,而且越吸越多,感到十分地奇妙,他以為把外麵裹(ɡuǒ)著的布拆開,就可以知道個究竟。當他把縫製很精美的包裝撕(sī)開以後,裏麵隻是一塊鐵皮包著的東西,他又把鐵皮打開,隻剩下一塊石頭(磁石),他花了很大功夫,用針和鐵末兒做試驗,仍沒有弄明白這裏的奧秘,想把它重新裝置起來,可惜布和鐵皮都弄壞了,無法還原,隻好把這奇妙的儀器扔掉。

歌德的父親對孩子們的淘氣,無意識地搞壞一些東西並不認真計較,反而欣賞他的聰明。然而,對孩子交壞朋友,有意識地搞一些惡作劇,則嚴加管教。大約歌德十四歲時,曾因交朋友陷於迷惑(huò)苦惱之中。有一天,他和一個叫皮拉德斯的男孩在林蔭(yīn)路上散步,皮拉德斯對歌德說:“你的詩給我的印象還是像從前一樣好,你新近送給我看的詩,我曾經在幾個同伴麵前念過,他們沒有一個相信那是你寫的。”歌德道:“隨它去吧,我做詩是娛悅自己的,別人怎樣講,任由他們說去吧。”說來也巧,這時正有一個不相信他能寫好詩的少年從那邊走來。皮拉德斯把那個人叫住,指著歌德說:“他就是寫那些出色詩的人,你不是不相信他能寫出來嗎?”那個少年回答說:“我並沒有惡意,如果他胸中真有做詩的才學,我對他表示崇敬。”皮拉德斯接著說:“不用費多少麻煩就可以讓你折服,隨便出一個題目給他,他即席就做一首詩給你看。”那個人說:“好,他敢不敢用詩體寫一封很綺(qǐ)麗的情書,當作一個含羞的少女給一個少年寫的,吐露她對他的愛慕之情。”歌德自負地答道:“再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了。”於是他就坐在路邊的長凳上構思,很快就寫出來了。當歌德把它朗誦出來時,那個少年很驚詫,寫很太好了。皮拉德斯覺得臉上有光,也跟著狂喜。歌德從小就受到有關詩歌、音樂、美術、戲劇的教育、在這方麵都顯示了他有一定的才華。

歌德家裏一來客人,父親為了向客人炫耀炫耀:誇耀自己的兒子有才華,就讓歌德給客人背誦詩歌。

歌德確實在寫詩上有才華,他很自負,但他並不驕傲,他時常檢驗自己寫的詩水平怎麼樣。有一回他看到幾個寫詩很平常的孩子得到大人的讚揚,疑惑起別人對他的讚揚也是如此。後來他把自己寫的詩與別人寫的詩進行比較,才覺得自己的詩確實比別人寫得好。當他上大學時,拿出少年時寫的詩來看,統統認為寫得不好,一把火全燒了。

歌德的父親在教育兒子的計劃中,有音樂和繪畫兩門課程。父親所以有這樣的主張,是因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明文頒(bān)布過學生要學音樂和美術。歌德在請音樂教師時,還有一段故事:有一回他到一個小朋友的家裏去玩,正趕上這個小朋友練習彈鋼琴。這個小朋友邊彈邊呼喚著一些詼諧詼諧(huī):說話有風趣,引人發笑。有趣的名字。歌德很感興趣。這位小朋友告訴歌德,每個手指和每個黑白鍵都起了一個怪名字,彈起來一呼喚,就好像童話故事中的小人浮現在眼前,有意思又好記憶。歌德以為這是他的老師這樣教音樂的。回來後,與妹妹商量,讓父親也請這位教師來教他倆彈鋼琴。父親真把這位教師請來了。然而這個教師在教音樂時,無論是教樂譜,還是識鍵盤和運用手指,都沒有什麼詼諧有趣的玩意兒,教師總是板著臉,枯燥地講解。歌德的妹妹多次埋怨歌德,說他騙了她。後來才知道,那個小朋友的種種詼諧的玩意兒,並非教師教他的,完全是自己杜撰杜撰(zhuàn):沒有根據地編造;虛構。出來的。

在學音樂上,歌德的父親對歌德要求並不嚴格,隻要學會彈鋼琴就可以了。對他妹妹反而要求很嚴,父親認為女孩必須有較高的音樂修養和較高的鋼琴演奏能力。歌德音樂水平雖然不高,但他的音樂修養,對他創作詩歌大有益處。他的許多詩具有音樂的美,配上樂曲就可以歌唱。

說起歌德學畫,他說他的圖畫老師隻是一個半拉子的藝術家,隻教他們畫線條。先畫眼睛、鼻子、嘴唇和耳朵,最後才畫頭臉,人的頭像是七拚八湊出來的。歌德對這種畫法不感興趣。他找來法國畫家勒勃倫的表情畫來臨摹。後來,他更喜歡畫風景畫。歌德的父親從沒有學過畫畫,為了指導兒子畫畫,也跟著學畫。他主要是臨摹意大利畫家皮阿紮達的人頭畫。歌德在畫畫上,確有一些天資,風景畫畫得不錯,他父親很愛他的畫,凡是他的畫,父親都要細心地整理裝訂,整整齊齊地保存起來。有時歌德在一張紙上亂畫許多東西,他父親也會細心地把它們剪下來,重新分別整理好。父親熱心的指導和關懷,使歌德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在萊比錫上大學時,專門跑到美術學院去學畫。

歌德對戲劇的愛好,是從看木偶戲開始的。歌德的老祖母很喜愛自己的孫兒孫女,經常讓歌德兄妹在自己屋玩。並給他們製作了許多小玩具。有一年聖誕節的前夜,老祖母叫人演出一台木偶戲,演完後,又把這些木偶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演著玩,稍大一些,歌德從外祖父(漢蘭克福市市長)那裏弄來進戲院看戲的免費票,幾乎每天都去看,演的多是用法語表演的法國戲。他聽得似懂非懂,但很著迷,想找劇本來看一看。在翻父親的藏書時,發現有法國古典主義悲劇家拉辛的劇本。他模仿舞台演員的樣子朗讀劇本。其中有的段落,他已經背熟。他父親看到他看戲後,法語有很大長進。也就不反對他去看戲。

博學而複雜的人生

1765年,16歲的歌德,離開自己的故鄉,到萊(lái)比錫市去上大學。他渴望到外麵去求學。不過,這畢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去獨立生活。他心裏不免有點發怵發怵(chù):膽怯;畏縮。,臨行時,嚴厲的父母變得慈祥可親,媽媽潮濕的眼睛,妹妹眼裏含著的淚珠,使他油然產生愛戀之情、別離之愁。

歌德到了萊比錫以後,首先感到的是這裏與家鄉有很大的不同。這裏不僅有著彼此類似的高大建築物、熙熙(xī)攘攘繁華的集市,而且還有與家鄉不同的風尚、穿著、語言和禮儀。

歌德向往的是格廷很大學,他崇拜那裏的語言學教授海奈和東方學者米凱裏斯,想學習語言文學。曾向父親提出,並且還有一些世交幫助說情,但他父親執拗(niù)地讓他到萊比錫大學學法律。臨行時,歌德的父親給歌德談了一小時的話,告訴他治學立身之道,如何在大學學習和將來如何到社會上幹事。但他已產生了逆(nì)反心理,沒有聽進去。

歌德在法律係學習了三年,並沒有學到什麼真東西。他根本沒有把精力放在學法律上,而是去搞他喜歡的寫詩、繪畫和進修文學課。

歌德在近十九時,有一天半夜裏,他咽喉出血,疼醒了。他剛剛叫醒隔壁的鄰居,就暈了過去。一連好幾個星期他臥床不起。起初歌德以為自己得了肺癆(láo),後又認為是咽喉炎、腸炎。醫生也診斷不出是什麼病。

歌德因病回到自己家裏,非常沮(jǔ)喪,他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海上遭難者回來那樣,很不是滋味。進了家門,由於與家人久別和帶病歸來,得到了熱情洋溢的接待,心裏得到很大安慰(wèi)。家裏人雖然從他的臉色蒼白上和神情不定中感到他在外麵遇到什麼事情,但並沒有急於問他,想待他好了再慢慢問清楚。歌德的父親看到即將大學畢業的兒子,中途輟學,由一個強壯勤勉的孩子變成病夫,而且這孩子在精神上好像也有創傷,心裏很不痛快,隻是在歌德麵前極力掩飾著不表現出來,他隻表示出要歌德趕快治療好的願望。他希望兒子病好後,重新上大學,繼續深造。

歌德的咽喉炎還沒有好,脖子上又長了一個瘤(liú),接著消化係統又出了毛病,病魔在折磨著他。給歌德看病的內科醫生有一種自製的靈丹妙藥,這藥是用煉金術煉出來的。醫生說這種藥可以治歌德的病,並鼓勵歌德自己來煉製。歌德母親的一位女友,聽了醫生的話,信以為真,慫恿歌德這樣做。歌德呆著沒事,也想試一試,就借來許多煉金術的書來讀。後來,歌德的母親的那個女友也加入了歌德的煉丹工作。先是那個女朋友家的大屋子裏安置了一個小風爐,準備好了中等大小的玻璃管和蒸餾(liú)器。按照韋林的《神秘的魔術》和醫生講的方法煉製起來。他們用鐵、堿(jiǎn)作原料,煉製出一種神秘的精美的中性鹽。歌德病體好了一點,在自己家中的樓頂屋內,裝設好一套小小的儀器,安著一個帶有砂浴器的小風爐。這時,他的情趣已經不在煉丹上,而是對化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用純淨的石英跟相當分量的堿合在一塊熔煉,於是就產生了一種透明的玻璃,玻璃接觸空氣又熔化為一種美麗明亮的液體,那就是矽鹽液體了。歌德這時找到博爾哈夫的《化學綱要》(這是一本打破了煉金術迷妄的科學著作),讀起來很感興趣。接著又把博爾哈夫的其他著作找來讀,使他了解了有關化學的一般知識。這為他後來研究自然科學、光學、礦物學等打下了基礎。

1770年的4月,年僅21歲的歌德來到了斯特拉斯堡。他是奉父親之命來這個城市學習法律的,因為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個大法官,有朝一日能名揚天下。但歌德的天性更喜愛詩歌,喜愛文學藝術,他對枯燥(zào)的法律不感興趣。

這一天,歌德正從他寓居的旅館走出來,準備出去拜訪一位朋友。他來到大門外,正準備走下台階,忽然不遠處向他走來一個人,引起了歌德的注意。

這人穿著一件教士的黑色緞(duàn)子長袍,頭上的發卷在後腦勺上盤起,一種高傲、脫俗、飄逸的風度,不由令歌德停住了腳步。

“此人裝束古怪而風度舉止不凡,他一定是個大人物。”歌德在心裏對自己說。忽然,他想起了從朋友那兒聽來的一則消息,說大思想家赫爾德近日正光臨斯特拉斯堡市。

“對了!一定是他!”歌德憑著敏銳的直覺,認定眼前這位人物正是赫爾德。

歌德大喜過望,他迎上前去,向迎麵走來的人鞠(jū)了一躬(ɡōnɡ) ,有禮貌地說:

“您一定是大名鼎鼎(dǐnɡ)的思想家赫爾德先生吧!”

那人停下腳步,雙目炯炯有神地看了看歌德,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顯然,他對歌德的言行很有好感。

“您叫什麼名字?”此人問道。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歌德報完自己的名字,內心一陣羞愧。他想,我的名字報出來有什麼意義?大人物一會兒就把我忘了。接著,歌德鼓起勇氣,懇切地說道:

“您能否允許我到您的寓所拜訪,親聆教誨?”

那人從衣袋裏掏出一個筆記本,撕下一頁,又取出筆,在紙上飛快寫了一行字,遞給了歌德。

歌德看著一行住址下麵,赫然就是赫爾德的名字。他激動不己地說:

“萬分感謝您的接納,我今晚就可以去您那兒嗎?”

“可以。”赫爾德應允了。

歌德當晚就拜訪了赫爾德。赫爾德那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今歌德折服不已。當時,這個年僅26歲的思想家,在哲學、文學、曆史、政治、宗教等方麵都已具備廣博的知識,並已有了引人注目的建樹。歌德一次次地拜訪赫爾德,與這位思想家、大詩人一起海闊天空地交流思想和詩藝,交情極其深厚。歌德自己認為,與赫爾德的交往,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之一。

赫爾德對歌德非常器(qì)重器重:(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看重;重視。,對他的詩才大加讚賞。這給年輕的歌德以極大鼓舞。

1771年8月,歌德與赫爾德分手後,在斯特拉斯堡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又回到了故鄉法蘭克福。他一麵從事律師工作,一麵從事文學創作。在這段時期內,歌德的文學創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在詩歌、戲劇方麵都取得了成就。這些作品充滿了“狂飆 (biāo)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