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看一看古人,有很多賢德的女子。以她們為榜樣,以禮義為準則,就能做好;周文王的祖母太薑一生貞節、孝順,善於教育子女,成為賢妻良母的表率,受到人們的讚揚。周武王的母親太姒治內有方,和周文王的眾妾和睦相處,使周文王傳下不少子孫,當時的人們倍加推崇。漢文帝時一個叫緹縈的女子情願自己做官婢來贖父親的罪,皇帝受感動批準免了她父親的罪。唐朝鄭義宗的妻子盧氏,在家被強盜搶劫,家中人都四處躲藏,隻有她守著不能走的婆婆而差一點被打死。晉朝陶侃的母親為了維護兒子的名譽,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剪掉自己的頭發換了一桌酒席招待名紳範逵,後來範逵推薦陶侃做了官。漢武帝化裝私訪,被人懷疑是盜賊,幸而被開店的老婦人發現相貌與眾不同而設法相救,並殺雞而招待。老婦人後來受到漢武帝獎賞。周朝百裏奚外出求官當了奴隸,妻子始終等待,最後成了秦國相府的洗衣婦。後來秦穆公發現了百裏奚有才能,用五張羊皮贖出來讓他當了宰相,終於夫妻團聚。漢朝戴良雖然家中很有錢,但給五個女兒的嫁妝全是布衣竹箱之類不值錢的東西,女兒們沒怨言,都能安心度日。東漢梁鴻結婚時,妻子孟光打扮得很華麗,梁見了不高興,七天沒理妻子。後來妻子穿布衣與梁鴻長期隱居。春秋晉國時郤缺和妻子每天相敬如賓,後來晉文公封郤缺為下軍大夫。戰國時楚王曾用重金聘請齊人陳仲子去做宰相,他妻子勸說他不要去幹那個擔憂受累的差使,後來兩人逃走給人管菜園子去了。古時有個叫少君的女子出生在有錢人家,後來她嫁給了一個貧窮的書生,於是她換上了短布衣,開始了提水操作家務的儉樸生活。春秋時齊國宰相晏嬰的車夫驕氣十足:車夫妻子看到後,批評了車夫不應該盛氣淩人,車夫從此改正,晏嬰把車夫夫婦向齊景公推薦,受到封賞。唐朝有個夫人的婆婆年歲大了掉了牙齒,吃飯有困難,這個夫人天天為婆婆叩拜並給她哺乳。孟軻的母親為了教育孩子注意選擇鄰居,並在孟軻逃學時砍斷機杼進行勸說,使盂軻最後成為大儒家。唐朝一女子玫英遇到強盜,她怕被強盜汙辱,損壞了貞節,就跳進大糞坑裏,還喝了糞,強盜隻好走了。五代時,王凝在外做官病死,他的妻子背遺骨回鄉,住宿時與店主發生爭執,店主拉了她的胳膊,她自己便用斧子把被男人拉過的胳膊砍掉了。三國時魏國曹文叔的妻子令女因丈夫早死,擔心被逼改嫁,先後將耳朵和鼻子割掉,以示決心。華夏有著許許多多的賢良的婦女。她們的事跡說是說不完的。賢良的婦女如果能按此典條去做的話,她們的故事能世世代代流傳下去,她們的名字將流芳萬代。
王褒教諸子孫努力學習
【原文】
陶士衡曰:“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陰。”文士何不誦書,武士何不馬射。若乃玄冬修夜,朱明永日,肅其居處,崇其牆仞,門無糅雜,坐闕號呶,以之求學,則仲尼之門人也;以之為文,則賈生之升堂也。古者盤盂有銘,幾杖有誠。進退循焉,俯仰觀焉。侖文王》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立身行道,終始若一。“造次必於是”,君子之言歟。
……吾始乎幼學,及於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釋之談,江左以來,斯業不墜,汝能修之,吾之誌也。
——選自《梁書·王規傳》
【譯文】
陶侃(又作士衡,東晉征西大將軍,荊、江二州刺史)說:“從前大禹不吝惜直徑一尺長的玉璧而珍惜短暫的光陰。”文人為何不去讀書?武士為何不去騎馬射箭?不論冬夜夏日,能夠讓住所保持肅靜,加高圍牆,門前無雜亂,座上無喧嘩,像這樣來探索學問,就可以像孔子的弟子了;能夠這樣來作文章,就可以像賈誼一樣有高深的造詣。古時盤、盂上都鑄有銘文;桌子、手杖上都刻有誡語,進退都有所遵循,低頭抬頭都能夠看見。《文王》(其實是《詩經·大雅·蕩》裏的詩句)這首詩裏說:“並非沒有開頭,而是很少有終結。”不論是做人還是行事,都要始終如一,堅持到底。“哪怕是匆忙時也必須這樣。”這是孔子告誡我們的話。
……我從幼學開始,到了五十歲才懂得了天命。我既崇敬周公、孔子的教導,又遵循老子、佛教的學說,從江東以來,這些學業都不荒廢,你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學習,這是我的希望。
杜秋娘誡皇子“惜取少年時”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選自《唐詩三百首》
【譯文】
勸你不要留戀於豪華的生活,要珍惜少年時代寶貴的光陰。在花盛可以折花的時節,你應該立即去攀折,不要到無花的時候才去折空枝。
陸遊誡後人珍惜時間
【原文】
學貴身行道,儒當世守經。心心慕繩檢,字字講聲形。吾已鬢眉白,汝方衿佩青。良時不可失,苦語直須聽。
——選自《劍南詩稿》
【譯文】
讀書做學問最可貴的是對所學的道理能夠身體力行,作為一個儒生應該終生恪守先賢經籍的教訓,心中應該始終仰慕聖賢的人格,努力以先賢的教誨約束自己,並且要講究解詞釋義的功夫,每個字的讀法寫法都要認真琢磨。我已經老了,而你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一定要刻苦攻讀,莫失良機。我苦口婆心是為你好,望你一定聽我的勸告。
於謙誡子勤奮讀書
【原文】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邊垂發綠鬃鬃。好親燈火研經史,勤向庭闈奉旨甘。銜命年年巡塞北,思弟夜夜夢江南。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