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修身養性(3)(2 / 3)

愛新覺羅·玄燁誡子博覽群書

【原文】

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軼,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八齡纘承大統,聖祖母作書訓誡衝子曰:“自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君臨其上,生養撫育,無不引領而望,必深思得眾則得國之道,使四海之內鹹登康阜,綿曆數於無疆惟休。汝尚其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乃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厥心。”朕仰戴斯言,大懼勿克遵茲丕訓,惟曰:“庶其自強不息,以日新厥德。益思學問者,百事根本,不能學問,則漸即於非幾。”以故自少讀書,深見夫為學之要,在於窮理致知,天德王道,本末該貫,存心養性,非此無以立體、齊治、均平,非此無以達用。於是孜孜焉日有程課,樂此忘疲。雖帝王之學不專事纂組章句,顧由博而約,往哲遺訓,惟能網羅記載,搜討藝文,斯足增長見聞,充益神智。朕機務之暇,講肄諸經,參稽《易》學,於《太極》、《西銘》之義,《河圖》、《洛書》之旨,往往潛心玩味。以次曆觀史乘,考鏡得失,旁及古文詩賦、諸子百家。《說命》言“念終始典於學”,《周頌》言“學有緝熙於光明”,朕所以朝斯夕斯至今弗輟者也。

書亦六藝之一,朕每念心正筆正之說,作字自來未敢輕易,喜臨摹古法書,考其源委。又《禮記·射義》稱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易大傳》言: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朕自少習射,亦如讀書作字之日有課程,久之心手相得輒命中,用率虎賁羽林以時試肄。念祖宗以來,以武功定暴亂,文德致太平,豈宜一日不事講習?朕凡此既以自勉,還用督率汝曹。

《周書》曰:“不學牆麵,蒞事惟煩。”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蓋蒙以養正,盛年力學,如朝日舒光。元良國之根本,支庶國之藩附。朕深惟列後付托之重,諭教宜早,弗敢辭勞。未明而興身,親督課東宮,及諸子以次上殿,背誦經書,至於日昃。還令習字、習射、覆講,猶至宵分。自首春以及歲晚,無有曠日,每思進修之益,必提撕警誡,斯領受親切。汝曹生長深宮,未離阿保,熏陶涵養正在此時,尚其愛日惜陰,黽勉勿怠,故複諄諄欲令汝曹皆知吾心也。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窮理格物,多識前言往行,是惟作聖之功。汝曹今日為子弟,他日為人父兄,取資匪遠,當思吾言。

——選自《聖祖仁皇帝禦製文》

【譯文】

我自幼剛學走路,剛會說話時,就恭敬地接受莊嚴而仁慈的祖母的教誨:凡是飲食、走路,言語都有規矩法度。雖然平日獨居一處,也不敢超越忘記這個教誨;稍有不是,就加倍監督責罰,就是依靠這個嚴格要求,我才能有所成就。我八歲繼承皇位,祖母著書訓誡幼小的我說:“自古稱做皇帝難,百姓眾多,皇帝以一人之尊統治天下,生養撫育,沒有不伸長脖子仰望著皇帝。要深思得民心才能得國土,使天下百姓都過著富裕安樂的生活,皇位才能永遠繼承進行下去的道理,你可要注意寬容、仁慈、溫良、恭敬,舉止莊嚴,說話謹慎,日夜勤勉,以繼承祖宗未完成的功業,這樣才能使我放心。”我聽了這些話,恐怕不能遵守這個大訓,隻是說:“我隻有自強不息,使功德日新月異。探求學問是百事的根本,沒有學問的人則惡行會日漸萌發。”所以我自小讀書,深感做學問的重要目的,就在於努力探索真理,求得知識,使上天之德、帝王之道,貫通始終,修心養性,不然就無法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然也就無法得到權勢的應用。於是我每天都有學習課程,孜孜不倦,以此為樂。雖是帝王所學,不必專門組織章節與句式,但由博覽到專精,這是先哲的遺訓,想必能網羅古籍上的記載,搜求研討藝文,唯此,才能增長見聞,充實增加自己的精神智慧。我在處理國事之餘,就講習儒家經典、研究《周易》學問,對《太極》、《西銘》的義蘊,《河圖》、《洛書》的微旨,時常聚精會神地品味。依次翻閱曆朝史書,考究得失,再從旁涉及古文詩賦,諸子百家。《尚書·說命》說:“要始終掛念於古代書籍。”《周頌》說學問可以使人得到光明。這就是我之所以朝夕堅持不懈地求索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