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修身養性(4)(2 / 3)

前月寄來窗課五篇,文理尚通,惟筆下太嫌枯澀,此乃欠缺看書工夫之故。爾宜督其愛惜光陰,除誦讀作文外,餘暇須批閱史籍;惟每看一種,須自首至末,詳細閱完,然後再易他種,最忌東拉西扯,閱過即忘,無補實用。並須預備看書日記冊,遇有心得,隨手摘錄,苟有費解或疑問,亦須摘出,請姚師講解,則獲益良多矣。

——選自《林則徐家書》

【譯文】

寫信告訴聰彝兒:你兄在京供職,我又遠戍塞外,隻有你侍奉母親,與弟妹住在家裏,責任很重,應當小心遵守的有五個方麵:第一必須勤讀書、尊敬老師;第二必須孝順侍奉母親;第三必須對弟弟友愛;第四必須對親戚和睦;第五必須愛惜光陰。你今年已十九歲了,我十三歲就補弟子員,二十歲中了鄉舉。你兄長十六歲考中秀才,二十二歲鄉試考中,而你現在還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本來三兄弟中,隻有你天資最差,我固然不指望你成名,但希望你成為一個守規矩的厚道老實的子弟,你假如舍得棄文學農,是我最高興的了。因為農居四種百姓之首,為世上第一等最高貴的人,所以我在江蘇時,就囑咐你母親購買了北郊的空地,建築了別墅,並收買了四圍糧田四十畝,自己雇工耕種,就是為你和拱兒學種田打算的。你現在已經是秀才了,就到此為止,丟開詩文,經常住在別墅裏,跟隨工友學習耕作,黎明就起身,整日勤奮勞動而不知疲倦,就是總管田園的好子弟了。至於拱兒,才十三歲,還是沒有功名的人,也還不是學種田的年齡,應該督促他勤勤懇懇地用功讀書。姚師是達官貴人的名師,他的學生受領鄉裏舉薦、捷登料場考試的,是數不勝數的。他批改拱兒的功課,能將不通的語句,改換幾個字,就改成簡練而涵義豐富深刻動人的句子。像這樣的出手不凡的人,不要說達官貴人們都推重他為名師,看來,全中國也少有第二個了。拱兒既然有了這樣的名師,如不發憤苦攻學問,就太不長進了。

前月寄來五篇所做的功課,文理還算通順,隻是文筆嫌太枯澀,這是看書工夫欠缺的緣故。你應當督促他愛惜時光,除誦瀆和作文外,多餘空暇必須批閱史書;隻是每看一種,必須從頭至末,詳細讀完,然後再換一種,最忌東拉西扯,讀過就忘,不講實效。並須預備看書日記冊,遇有心得,隨手摘錄,如有費解或疑問處,也須摘出,請姚師講解,那麼獲益就很多了。

王昶誡子侄知足常樂

【原文】

夫富貴聲名,人情所樂,而君子或得而不處,何也?惡不由其道耳。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語曰:“如不知足,則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凶,未有幹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祿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衝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古者盤杆有銘,幾杖有誡,俯仰察焉,用無過行;況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選自《三國誌·王昶傳》

【譯文】

財富多,地位高,名聲大,這是人們所希望和追求的,而品德高尚的君子有時卻得而不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反對從歪門邪道中來獲得;最可怕的是,一個人隻知道獲取,而不肯退讓,隻知道貪欲而不知道滿足,所以就會遭受困窮淩辱的牽累,並為以往過失而悔恨。《論語》說:“如果不知滿足,就會失去所有的。”所以,知足的人自然常常會感到滿足。看看以往經曆的成敗,考察將來的吉凶,從沒見過那些追逐名利、貪得無厭的人能夠世代保住家業,永享榮華富貴的呀!為了使你們在為人世處方麵能夠遵循儒家的教導,恪守道家的訓言,所以用玄默衝虛作為你們的名字,使你們能夠經常顧名思義,不敢違反超越這些教誨。古人在盤子和盂上刻有銘文,在幾案和手杖上刻有誡言,抬頭低頭都能看清楚,引起警戒,減少過失,何況現在把訓誡包含在你們的名字裏,可不引以為戒嗎?

顏之推誡子居家得以救急

【原文】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

——選自《顏氏家訓·雜藝》

【譯文】

要懂得醫道,那是十分精妙十分困難的,我並不要求你們去專攻它。但是,稍微了解一點藥理,能配一些簡單的方劑,以備家中急用,也就不錯了。

白居易以詩誡侄學會清淡生活

【原文】

世欺不識字,我忝攻文筆。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人老多病苦,我今幸無疾。人老多憂慮,我今婚嫁畢。心安不移轉,身泰無牽率。所以十年來,形神閑且選。況當垂老歲,所要無多物。一裘暖過冬,一飯飽終日。勿言宅舍小,不過寢一室。何用鞍馬多,不能騎兩匹。如我優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無一。傍觀愚亦見,當己賢多失。不敢論他人,狂言示諸侄。

——選自《白香山集》

【譯文】

世上總是欺侮不識字的人,所以,我更加努力學習寫文章。世上總是欺侮沒做官的人,所以,我更加鑽營官場。人老之後大多有病痛,我現在幸虧無病。人老之後多憂慮,我現在辦完了婚嫁的事。我心裏安靜無憾事,身體安康無牽掛。所以,這十年來,身心閑適清逸。況且人一年比一年衰老,需要的東西不多了。一件裘皮衣可暖一個冬天,每天除了吃飯,別的也用不著吃了。不要說住宅小,我睡的地方一間也夠了。要多的鞍馬有何用,我又不能同時騎兩匹馬。像我這樣特別幸運的人,十人中有七人;像我這樣有知足心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百人中不會有一人的)。旁觀者,再愚蠢的人也是看得清的,當局者,即使聖賢也會有失誤。我不敢‘隨便去評論別人。我隻是狂言而已,對你們侄子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