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北史·崔逞傳》
【譯文】
恭敬、儉省是福的車乘,驕傲、奢侈是一種引起禍患的機栝。乘坐著福輿能得到安康,踏著禍機即刻便有傾覆的危險,你們要經常引以為戒啊!我死之後,入棺時穿平常的服裝,祭祀時不用殺豬宰羊的,棺木隻須裝得下屍體就行了,埋葬時不要讓棺木露著就可以了。
李世民訓子崇尚節儉
【原文】
夫聖代之君,存乎節儉。 富貴廣大,守之以約;睿智聰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驕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車不飾,衣服無文,土階不崇,大羹不和。非憎榮而惡味,乃處薄而行儉。故風淳俗樸,比屋可封,此節儉之德也。
斯二者榮辱之端,奢儉由人,安危在己。五關近閉,則令德遠盈;千欲內攻,則凶源外發。是以丹桂抱蠹,終摧耀日之芳;朱火含煙,遂鬱淩雲之焰。故知驕出於誌,不節則誌傾;欲生於身,不遏則身喪。故桀紂肆情而禍結,堯舜約己而福延。可不務乎!
——選自《唐太宗集》
【譯文】
凡賢明清正的國君,都有節儉的美德。榮華富貴,一統天下,全靠節儉來維護;智慧、聰明,全靠戒驕戒躁來取得。不因為地位高貴而傲視他人,不因為恩德廣厚而居功。蓋屋的茅草不加修剪,柞櫟做的椽子不加雕飾,所乘舟車不加華裝,所穿衣服不添花紋。土台階不加高,肉湯汁不加調料。他們這樣做並不是憎惡榮華,不愛美味,而是要倡導清廉節儉,人君如此,所以民風也淳樸,家家戶戶都達到了可受封爵之德行,這就是提倡節儉的效果啊!
誡盈和崇儉,二者是榮辱的開端。奢儉取決於人,安危決定了自己。耳目口鼻身的情欲收斂,就會美德遠滿;千種欲念攻心,就會招來災禍。丹桂裏的蛀蟲雖小,終摧榮芳,朱火內的煙塵雖微,必阻淩雲的火焰。由此可知驕奢決於人的意誌,不節製就會意誌傾頹;情欲加身,不遏製就要毀了自身。所以,桀紂放縱情欲,終釀成大禍;堯舜約束心誌而福澤綿延,能不努力崇儉嗎!
姚崇遺令誡子孫勿厚葬
【原文】
古人雲:“富貴者,人之怨也,貴則神忌其滿,人惡其上;富則鬼瞰其室,虜利其財。自開辟以來,書籍所載,德薄任重而能壽考無咎者,未之有也。故範蠡疏廣之輩,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況吾才不逮古人,而久竊榮寵,位逾高而益懼,恩彌厚而增憂。往在中書,遘疾虛憊,雖終匪懈,而諸務多缺。薦賢自代,屢有誠祈;人欲天從,竟蒙哀允。優遊園沼,放波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田巴雲:百年之期,未有能至。王逸少雲:俯仰之間,己為陳跡。誠哉此言!
比日見諸達官,身亡已後,子孫既失覆蔭,多至貧寒,鬥尺之間,參商是競。豈惟自玷,乃更辱生,無論曲直,俱受嗤毀。莊田水碾,既眾有之,遞相推倚,或至荒廢。陸賈、石苞,皆古之賢達也,至預為定分,以絕後爭,吾靜思之,深所歎息。
昔孔子大聖,母墓毀而不修;梁鴻至賢,父亡席卷而葬。楊震、趙谘、盧植、張奐,皆當代英達,通識今古,鹹有遺言,屬以薄葬。或濯衣時服,或單帛幅巾,子孫皆遵成命,迄今以為美談。凡厚葬之家,例非明哲。或溺於流俗,不察幽明,鹹以奢厚為忠孝,以儉薄為慳惜,至令亡者致戮屍暴骸之酷,存者陷不忠不孝之誚,可為痛哉!可為痛哉!
且五帝之時,父不葬子,兄不哭弟,言其致仁壽無夭橫也。三王之代,國祚延長,人用休息。其人臣則彭祖老聃之類,皆享遐齡。當此之時,未有佛教,豈抄經鑄像之力,設齋施物之功耶?《宋書·西域傳》著名僧為白黑論,理澄明白,足解沉疑,宜觀而行之。且死者是常,古來不免,所造經像,何所施為。夫釋迦之本法,為蒼生之大弊,汝等各宜警策,勿效兒女子曹,終身不悟也。吾亡後,必不得輒用餘財,為無益之佛事;亦不得妄出私物,徇追福之虛談。道士者本以元牝為宗,初無趨競之教,而無識者慕僧家之有利,約佛教而為業,欲尋老君之說,亦興道齋之文,又用僧例,失之彌遠。汝等勿拘鄙俗,輒屈於家。汝等身沒之後,亦教子孫依吾此法。
——選自《戒子通錄》
【譯文】
古人說:富和貴,是人所怨恨的。地位高貴,神靈就忌妒他太滿,眾人就討厭他高高居上;家中豪富,鬼怪就會窺探他的住處,盜賊就會奪取他的錢財。盤古開天以來,書上有記載,凡德行淺薄、重任在身而能夠高壽無災禍的人,是沒有的。所以範蠡、疏廣這類人,能夠知道滿足,及早辭官,得免過失。史書裏有關這方麵的事很多。況且我才不及古人,而長期享受榮譽恩寵。地位越高就越害怕,受恩越厚就越憂慮。我以前在中書省,因病體虛疲憊,雖然始終努力不懈,但各種事務仍然有很多疏漏。我曾多次推薦賢才來替代我,而且每次都誠懇請求;天從人願,竟然蒙恩讓我辭去了相職。從此,得以快樂地遊玩於田園湖沼,無拘無束,我這一世人生,也算滿足了。田巴說:沒有人能活到百年的。王羲之說,俯仰之間,就成了陳舊的遺跡了。這些話真對!
近來,看見許多高官顯貴去世之後,子孫後代一旦失去庇蔭,大多變得貧寒了,常為鬥米尺布爭執不休。這難道隻是玷辱自己嗎?其實也玷辱了祖先,不管有理無理,都受到了人家的譏笑。莊田水碾,都是為眾人共有,大家都你推我讓,不想去管,結果,弄到荒廢。陸賈、石苞,都是古代有德行才能的人,他們預先將財產分派好,省得子孫發生爭執,我靜心想想,深為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