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兩個不拘有天來大惱,要私下請眾親戚講和,切記不可告之於官。要是一人先告,後者把這手卷送之於官,先告者即是不孝,官府必重治他。央及你兩個,好歹與我長些誌氣,再預告問官老先生,若見此卷,幸憐我苦情,教我二子,再三勸誘,使爭而複和,則我九泉之下,必有銜結之報。
你堂兄燕雄、燕豪、燕傑、燕賢,都是知好歹的人。你兩個要敬他、讓他。祖產分有末均處,他若是愛便宜,也讓他罷。切記休要爭競,自有旁人話短長也。
——選自《楊忠湣集》
【譯文】
你讀書,假如能中舉,中個進士,想到我眼前所受的痛苦,不做官也罷!假如要做官,務必正直忠厚,赤膽忠心報國。固然不能像我這樣狂愚、也不能因為我忠誠而受禍,就改變心願和作為,鬆懈自己行善的誌向,而招人“父賢子不肖”的恥笑。
我如果不在人世,你母親是個最正直不偏心的人。你兄弟倆要孝順她,凡事要依著她。不能說她偏向那個兒子,不向著那個兒子;偏向那個媳婦,不向著那個媳婦。要是惹她生一點點氣,就是不孝。不僅老天要討伐你,我在九泉之下也要處置你。
你倆是一母同胞兄弟,應當和睦相處到老。不能各自私積錢財,引起爭吵;不能因為言語上的差錯、小事的差池,就爭得麵紅耳赤。應箕性子粗暴些,應尾從小了解他的性子,看在我的麵上,如果發生衝撞,就讓他些吧!應箕敬重你哥哥,要十分敬重,像敬重我一樣的敬重才對。如果你哥哥計較你什麼的,你就自己跪拜在他麵前,給他賠禮道歉;如果他仍然十分惱怒,你就去請求與你哥哥相好的朋友來規勸他。千萬不能因為他惱怒,你就不謙讓他了。你大伯曾經這樣無情地擺布我,我還是這樣敬重他,這是你親眼所見的。你對待你哥哥,一定要向我學習才好。
應尾的妻子是儒家女,應箕的妻子是宦家女,這是很不容易相處的。應尾要教導你的妻子,愛護弟媳婦如同親妹妹,切不可因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就氣不過,產生猜忌心理。應箕也要教導自己的妻子,敬重嫂嫂如同親姐姐,衣服首飾不要穿戴得過分好的,要不然你嫂嫂看見了,嘴巴雖然不說什麼,心裏就有幾分不耐煩,彼此就會從這裏產生隔閡。四季衣服,每逢外出,妯娌倆要一樣,兄弟倆也要一樣。吃飯時,你兄弟倆應同你母親一起吃,妯娌倆一起吃,切不可各人同各人的妻子回到自己房裏吃,否則,時間長了,彼此就會產生惡感了。
你兄弟倆不論發生天大的糾紛,要私下裏請親戚來講和,千萬不能告到官府去。……你們的堂兄燕雄、燕豪,燕傑、燕賢,都是知好歹的人。你兄弟倆要敬重,謙讓他們。祖輩留下來的遺產在分配過程中有不平均的地方,如果他們愛占點便宜,也就讓他們去吧!切記不要爭奪,誰是誰非,左鄰右舍自有公論。
楊繼盛誡子周濟“同族貧寒”
【原文】
我一母同胞,見在者四人,你大伯、二姑、四姑及我。大伯有四個好子,且家道富實,不必你憂。你二姑、四姑俱貧窮,要你常看顧他,你敬他和敬我一般。至於你五姑、六姑,亦不可視之如路人也。房族中人有饑寒者,不能葬者,不能嫁娶者,要你量力周濟,不可忘一本之念,漠然不關於心。
我家係詩禮士夫之家,冠婚喪祭,必照家禮行。你若不知,當問之於人,不可隨俗苟且,庶子孫有所規法。你姊是你同胞的人,他日後若富貴便罷,若是窮,你兩個要老實供給照顧他。你娘要與他東西,你兩個休要違阻;若是有些違阻,不但失兄弟之情,且使你娘生氣,又為不友,又為不孝。記之!記之!
……然居家做人之道,盡在是矣。拿去你娘看後,做一個布袋裝盛,放在我靈前桌上,每月初一、十五,合家大小靈前拜祭了,把這手卷從頭至尾念一遍,合家聽著;雖有緊事,也休廢了!
——選自《楊忠湣集》
【譯文】
我一母所生的同胞,如今健在的有:你大伯、二姑、四姑和我。你大伯有四個好兒子,而且家裏富足,你不必憂慮。你二姑、四姑都很貧窮,你要經常照顧她們。你尊敬她們要同我尊敬她們一樣。至於你五姑、六姑,也不能把她們當外人看待。同族人之中若有饑寒的,不能安葬的,不能嫁娶的,你要量力周濟,不可忘記同族之情,漠不關心。
我們家是屬於書香官宦之家,遇上加冠、婚娶、喪事、祭祀,一定要按照家禮辦理。如果你不知道,應當求教他人,不能隨俗了事,要使子孫後代有所效法。你姐姐是你的同胞,她今後若富貴便好,若是貧窮,你兄弟倆要好好地照顧她。你母親要給她一點東西,你兄弟倆不要阻攔;如果有點阻攔,不但會失去手足之情,而且會惹你母親生氣,既不友好,又不孝順。切記!……
在家做人的道理,全都寫在上麵了。送去給你母親看了之後,做一個布袋把它裝好。放在我靈前桌子上麵,每月初一、十五,全家大小在靈前拜祭完畢,把我這封家書從頭到尾念一遍,全家人聽著;即使有緊急事情,也不要廢了這個規矩。
李應升誡子不忘親情
【原文】
吾以直賈禍,自分一死以報朝廷,不複與汝相見,故書數言以告汝,汝長成之日,佩為韋弦,即吾不死之日也。
汝生於官舍,祖父母拱璧視汝,內外親戚以貴公子待汝,衣鮮食甘,嗔喜任意,驕養既慣,不肯服布舊之衣,不肯食粗糲之食,若長而弗改,必致窮餓。此宜儉以惜福一也。汝少所習見,遊宦赫奕,未見吾童子秀才時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艱難支持之日也,又未見吾今日囚服逮及獄中幽囚痛楚之狀也,汝不嚐膽以思,豈複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物不可陵。此宜慎以守身,二也。祖父母愛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訓汝,汝傲而弗親,今吾不測,汝代吾為子,可不仰體祖父母之心乎?至於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親,三也。吾居官愛名節,未嚐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業,皆祖父母苦苦積累,且吾此番消費太半。吾向有誓,願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畝一粒,汝視伯如父,視寡嬸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負吾誌。此宜公以承家,四也。汝既鮮兄弟,止一庶妹,當待以同胞,倘嫁於中等貧家,須與妝田百畝。至妹母奉侍吾有年,當足其衣食,撥與贍田,收租以給之。內外出入,謹其防閑。此桑梓之義,五也。汝資性不鈍,吾失於教訓,讀書已遲,汝念吾辛苦,厲誌勤學,倘有上進之日,即先歸養;若上進無望,須做一讀書秀才,將吾所存諸稿簡籍,好好詮次。此文章一脈,六也。吾苦生不能盡養,他日俟祖父母千百年後,葬我於墓側,不得遠離。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