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自己損壞名譽,禍害自己,辱沒祖先,敗壞家庭,造成以上過失的最大原因有五個方麵,應當牢記在心。其一是自己隻求安逸,不願恬淡寡欲,隻求對自己有好處,不怕別人說閑話;其二是不知道儒家的學術思想,不喜歡古代的學術、政治、道理、方法等,對前人的經書懵懵懂懂而不以為恥,談論當代的文章而使人笑話,自己知識淺薄,而討厭人家有學問;其三是恨超過自己的人,喜歡吹捧自己的人,隻喜歡說說笑笑,不思古代的學術、政治、道理、方法等。聽到別人的優點就嫉妒,聽到別人的缺點就到處宣揚,如此長期養成一種邪氣,有損德義,這種人白白穿戴著君子衣冠,可與小人沒有什麼區別;其四是喜歡遊玩,嗜好飲酒,把這些視作高尚的情趣,把勤勤懇懇看為庸俗的人。學會這些容易受迷惑,一旦覺悟過來,卻難於悔改;其五是急於出名做官,親近居高位有權勢的人,也許會得到一官半職的,但往往招來眾人的憤怒和猜忌,很少有能保全者。這五點之禍害,比身上的癰疽危害還要嚴重。癰疽尚且還可以治愈,這五種就是醫生都沒法治。前世賢人有明白的鑒戒,典籍上有分明記載著,近世也有人有失敗的教訓,不但可以聽到,而且還可以親眼見到。
大凡平常的人,修飾詞句,努力學習的,輕率求進,患得患央,隨時想著施展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的命運不好而後退的人,那麼他的學業文章卻荒蕪而一無可取。惟有聰明的人善於思考,增長自己的見聞,堅定地進行學習,精通學業,用得著我,我就幹,用不著我,我就把自己的本事收起來。如果不是這樣,又怎麼還算君子呢?
趙匡胤誡兒珍惜幸福
【原文】
魏國長公主嚐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太祖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複為此飾。”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幾何?”太祖日:“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裏皆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傷生浸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
——選自《戒子通錄》
【譯文】
魏國長公主曾經穿著貼著繡花鋪著翡翠羽毛的短衣進入宮中,宋太祖看見了,便對她說“你把這件衣服脫下來給我,從今以後不要再作這樣的裝束了。”公主笑著回答說:“這樣一件衣裳,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太祖說:“不是這樣說的。公主穿上了這種衣服,後妃外戚都會效仿你,那麼,京城翠羽的價格就會隨著增高,百姓為了追逐利益,殺生害命的人就會隨著增加,這完全是你引起的,你生長在富貴之家,應當珍惜自己的幸福,怎麼能開創此種惡事的頭呢?”
薛氏談教子方法
【原文】
及易簡參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賜冠帔,命坐,問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對曰:“幼則束以禮讓,長則教以詩書。”上顧左右曰:“真孟母也。”
——《宋史·蘇易簡傳》
【譯文】
當蘇易簡任副宰相的時候,宋太宗趙光義召薛氏進宮,送她禮帽披肩,命她入坐之後,便問道:“你是怎樣教育兒子成為優秀人材的?”薛氏回答說:“他年幼時教他懂得禮貌和謙讓,長大後教他學習《詩經》、《書經》。”宋太宗對在身邊的人說:“真是像孟母一樣。”